教學規律來自于有價值的理論研究,只有了解小學生的發展特征,弄清楚兒童各階段的認知方式,才能使教育方法更科學有效。對此,皮亞杰和維果斯基早已提出相應理論。【知識點精講傳送門>>】
牢記并收藏——復習筆記
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選擇、簡答)
(一)認知發展的機制
1、圖式
圖式是個體感知、理解和思考這個世界的方式,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
2、同化和順應
皮亞杰認為圖式的變化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來完成的,
同化是個體圖式不斷增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圖式只發生了量變。
順應是對原有圖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適應環境的過程,順應是個質變的過程。
3、平衡
呈現給個體的信息符合現有的圖式時,個體就會感到自身與環境保持著一種平衡。皮亞杰認為個體在對平衡的追求中實現了認知的發展。
(二)認知發展的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兒童發展的主要任務:感覺與動作的分化
認知特征:開始獲得客體永久性
2、前運算階段(2~7歲)
這一階段的認知特征:
(1)不可逆性。指這個時期的兒童思考問題時不能既從正面想又從反面想、既從原因看結果又從結果分析原因,進行順向與逆向兼顧的思維。
(2)以自我為中心。指不能從對方的觀點考慮問題,以為每個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樣。
(3)泛靈論。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的、有情感的。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這一階段的認知特征:
(1)思維的具體性。這一階段兒童思考問題離不開具體事物和經驗。
(2)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已掌握了守恒,思維也具有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這一階段的兒童逐漸學會從別人的觀點去看問題,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看法。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1)認識命題之間的關系。
(2)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3)具有抽象邏輯思維。
(4)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關鍵詞記憶】
感知運動階段(0~2歲)——客體永久性
前運算階段(2~7歲)——思維不可逆、以自我為中心、泛靈論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思維的具體性、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命題之間的關系、假設——演繹推理、抽象邏輯思維、思維的可逆性及補償性和靈活性
二、維果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選擇、簡答)
(一)最近發展區
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二)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
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已達到的發展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于形成的狀態及正在發展的過程。維果斯基強調教學不能只適應發展的現有水平,而應適應最近發展區,走在發展的前面。
(三)支架教學
教學支架指學生試圖解決超過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給予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順利通過最近發展區。
自我檢測【更多試題>>】
2.關于兒童“最近發展區”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發展要先于教學,以更好的進行教學
B.教學內容應略高于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
C.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進發展
D.教學應同時考慮兒童現有發展水平和所能達到的水平
關于認知發展的兩個理論是歷年考查的要點,多以選擇和簡答形式出題,在復習時把握理論細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事半功倍,233網校課程中包含知識點精析講解、用事例說明知識點等授課形式,點擊進入課程>>,講授記憶方法,輕松記憶重難點!
編輯推薦:2019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匯總:第二章學生指導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