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學習理論的總體思想認為有機體獲得經驗的過程,是通過積極主動的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在復習的過程中注意區分每個專家提出的概念,常考點集中于它們之間的差異,是易混淆的考點之一。【知識點精講傳送門>>】
一、苛勒:完形——頓悟學習理論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
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完形是對事物關系的認知。
二、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觀
(1)教學目的: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2)教學原則
A.動機原則:學生具有三種基本的內在動機——好奇內驅力、勝任內驅力、互惠內驅力。
B.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C.程序原則: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陳述一個問題或知識結構,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轉化或遷移。
D.強化原則: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時間和步調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一環。
(3)提倡發現學習。
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假設,進行驗證,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概念、規則等知識。
三、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1、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
2、有意義接受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1)實質: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2)條件:
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有適當的知識,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3)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行組織者簡稱組織者,是指在呈現新學習材料之前的一種引導性材料,這種材料的作用是在學生“已經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識之間架設起橋梁,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關鍵詞記憶】
認知學習理論:積極主動的內部信息加工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苛勒:完形——頓悟說,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布魯納:發現學習的創始者;學習的三個過程(獲得、轉化和評價);教學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奧蘇伯爾: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機械學習、意義學習、接受學習、發現學習;“已有知識”與“需要知道的知識”之間建立非人為、實質性的聯系;先行組織者策略。
自我檢測【更多試題>>】
1.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
A.構造一種完形
B.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C.形成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
D.對環境條件的認知
2.提出“先行組織者”概念的是()。
A.奧蘇伯爾
B.布魯納
C.桑代克
D.苛勒
此部分知識點重在區分,所以記得收藏多看幾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事半功倍,233網校課程中包含知識點精析講解、用事例說明知識點等授課形式,點擊進入課程>>,講授記憶方法,輕松記憶重難點!
編輯推薦:2019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匯總:第二章學生指導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