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操作技能形成是選擇題高頻考點,考試時,側重于理解類考察,最常見的出題形式為:給出某一階段的動作特點選出處于哪一階段,備考時,有些小伙伴選擇機械記憶的方式,雖然也可行,但是容易混淆,因此更推薦理解記憶。下面我將一個案例(踢足球)助力大家學透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過程(選擇題)
1.操作定向階段:操作定向也稱作操作的認知階段,即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與要求。
舉例:該階段,教師主要講解踢足球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項等。
題目中,表述學生停留在理論學習的階段,沒有產生實際的操作動作,即操作定向階段。
2. 操作模仿階段:學習者通過觀察實際再現特定的示范動作或行為模式。
舉例:該階段,教師分動作示范踢足球的各動作技巧,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再現每一步動作,主要靠視覺控制動作。
題目中,表述的動作特點如果帶有“差、慢、不連貫、多干擾”等詞語的時候往往是剛剛開始產生動作的階段,即操作模仿階段。
3. 操作整合階段: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依據其內在聯系聯結起來,固定下來,并使其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舉例:該階段,學生把模仿階段練習分解的動作連貫起來,能夠從顛球、傳球到最后的擊球把一整套動作連貫起來完成,逐步過渡到靠動覺控制。
題目中,當表述“具有一定的XXX”等詞語時,往往是操作整合階段。
4. 操作熟練階段: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
舉例:該階段,學生經過反復練習之后,動作已經能夠行云流水般自如的完成了。
題目中,對于動作有高度良好的評價如“無干擾、輕快、高度自動化”等詞語是,往往是最后一個操作熟練階段。
二、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簡答題)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建立穩定而清晰的動覺
4.充分有效的反饋
記憶口訣:講練結合,反動無效
補充:高原效應是指在學習某個課程、動作、事物的過程中,出現了練習成績不隨練習次數提高的停滯現象,但通過調整心態、方法后,又出現了好起來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高原效應。
三、小試牛刀
小學生學寫新字時,先聽教師講解,觀察教師書寫示范。這時的技能學習階段處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答案: A
解析:題干中學生先聽講解,再觀察,在頭腦中形成對新字的基本印象,了解新字結構、書寫順序等理論知識。故選擇A。
延伸閱讀: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