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33網校的大數據智能題庫,對大家教師資格科目二歷年真題的做題情況分析,整理出12道錯誤率50%以上的真題,快來看看你能做對幾道。
1、小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路程=速度X時間”這一公式。這種學習屬于( )
A.符號學習
B.辨別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答案:D
解析: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實際上是學習表示若干概念之間關系,關鍵詞為概念間的關系。題干中的公式涉及到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概念的關系,因此對它的學習屬于命題學習。
考點延申:符號學習是指學習單個符號的意義,如漢字、單詞的學習;
概念學習是指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特征和本質屬性,如鳥有“前肢為翼”和“無齒有喙”這兩個共同特征。
符號、概念、命題學習三者的層級關系:符號→概念→命題
2、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是指( )
A.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B.人的身心全面發展
C.人的勞動能力全面發展
D.人的獨立個性全面發展
答案:C
解析: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
考點延申:人的全面發展VS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3、倡導經驗課程,并注張以主動作業形式實施這種課程的教育家是( )
A.盧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魯納
答案:B
解析:杜威主張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來取代傳統的書本式教材,即活動課程(又稱為經驗課程),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原則,強調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利用兒童游戲的本能,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知識。
考點延申:盧梭主張自然主義教育,認為教育目的是培養自然人而不是培養公民。
布魯納強調必須使學生學習一門學科的基本結構,倡導發現式學習。
泰勒是美國課程評價專家。
4、某小學擬編寫一本綜合實踐活動校本教材編寫這一教材的主要依據應為( )
A.教學目標
B.教學內容
C.課程標準
D.課程計劃
答案:C
解析: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各門學科的教學提出的統一要求和具體規格, 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衡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考點延申:課程計劃VS課程標準VS教材
教材編寫的依據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編寫的依據是課程計劃。
5、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中,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在地位上具有( )
A.平等性
B.層次性
C.輔助性
D.從屬性
答案:B
解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規定:“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國家(一級)、地方(二級)、學校(三級),體現了層級性。
6、小學《科學》課程整合了自然科學各學科的內容,這種課程屬于( )
A.融合課程
B.廣域課程
C.核心課程
D.合并課程
答案:B
解析:廣域課程:又稱綜合課程。合數相鄰學科內容而形成綜合性課程,小學《科學》課程整合了自然科學各學科的內容,屬于廣域課程。
考試延申:相關課程:又稱聯絡課程。具有科技聯系的各學科組成的課程。同時保持原來學科的劃分,組成的各相鄰學科,如語言與歷史,化學與生物等既保持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
融合課程:又稱合科課程。由若干相關學科組合成的新學科。例如把動物學、植物學、 微生物學、 遺傳學融合為生物學。
核心課程:以個人或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為核心,將其他學科的內容圍繞核心組織起來,由一位教師或教師小組連續教學的課程。例如,以人類生存、環境保護等。
7、課程是“組織起來的教育內容”。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 )
A.斯賓塞
B.布魯納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答案:A
解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1859年發表《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課程”一詞。
考點延申:布魯納提出發現學習和學科結構。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了一門規范的、獨立的學科,且這是現代第一本教育學著作,被譽為:科學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奠基人、現代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代表人。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標志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首次提出班級授課制,提出泛智教育的思路,被稱作“教育學之父”。
8、小學生學寫新字時,先聽教師講解,觀察教師書寫示范。這時的技能學習階段處于(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練
答案:A
解析:操作定向是指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和程序的要求,在腦袋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印象的過程,小學生聽老師講解觀察書寫示范,是在腦海中形成如何寫新字的印象。
考點延申:操作模仿是指通過觀察后,模仿操作。
操作整合是指把習得的動作聯結,成為定型的、一體化的動作。
操作熟練是指動作達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
9、芳芳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會主動向老師請教。她采用的學習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認知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芳芳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向老師請教,表明她善于利用社會人力資源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考點延申:精加工策略是指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從而增加新知識的意義,如記憶術、做筆記等。
認知策略是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
10、為彌補班級授課制不足,把大班上課、小組談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納特卡制
C.道爾頓制
D.貝爾一蘭卡斯特制
答案:A
解析:特朗普制,又稱為“靈活的課程表”,是把大班上課、小組談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的教學組織形式。
考點延申:文納特卡制,把課程分為制定作業、團體活動和創造性活動兩部分,完全打破班級教學,謀求徹底的個別化教學。
道爾頓制:教師布置作業、指定參考書,學生自學,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貝爾一蘭卡斯特制:也稱導生制,教師把教學內容教給年齡較大的學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或成績差的學生。
11、小麗認為自考試成績不理想因為試題太難。依據韋納的歸因理論,這屬于( )
A.穩定、外在、不可控制歸因
B.穩定、外在、可控歸因
C.不穩定、外在、不可控制歸因
D.不穩定、外在、可控歸因
答案:A
解析:歸因分為三個維度: (1)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2)穩定性歸因與非穩定性歸因;(3)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歸因。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其中任務的難易程度 屬于外部、穩定、可控因素。題干中小麗把考試不理想歸因于試題太難,屬于因于任務的難易程度,因此,A正確。
考點延申:
三維度 | 穩定性 | 內在性 | 可控性 | |||
| 穩定 | 不穩定 | 內在 | 外在 | 可控 | 不可控 |
能力高低 | + |
| + |
|
| + |
努力程度 |
| + | + |
| + |
|
任務難點 | + |
|
| + |
| + |
運氣好壞 |
| + |
| + |
| + |
身心狀態 |
| + | + |
|
| + |
外界環境 |
| + |
| + |
| + |
12、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張老師將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定為學習目標之一,該目標屬于( )
A.知識性目標
B.過程性目標
C.技能型目標
D.情感性目標
答案:C
解析:題干表述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這屬于一種計算的技能。區別于知識性目標,如果表述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就屬于知識性目標。
考點延申:過程目標: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程序和具體做法,是過程中的目標,又叫程序性目標。這種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
情感性目標:是學生對過程或結果的體驗后的傾向和感受,是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主觀經驗,又叫體驗性目標。
延伸閱讀: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取證班購課即送教材,5大基礎班級教學,給您備考指路,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