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知因素
學習困難學生的注意存在非常顯著的問題,有明顯的注意缺陷,這會直接影響他們信息加工的效果與質量。他們在問題解決方面能力較差,不知道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不能有效地計劃、監控解題步驟以達到目標,不能靈活地選擇相應的策略,也很少有運用策略的意識。由于許多學生本身的基礎較差,知識背景貧乏,知識結構紊亂,使他們對外來信息加工、分類顯得困難,也不利于他們在回憶時激活長時記憶的概念圖示,也會影響編碼和提取。
同時,學習困難學生認知方式明顯傾向于依存性特點,說明他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易受外界影響和干擾,所以社會的不良習氣、父母自身形象欠佳、環境氛圍和一些不健康文藝作品都會對學習困難學生產生很大影響,致使他們不易明辨是非,盲目接受不良影響,阻礙了學業進步。此外,依存性認知方式決定了他們在課堂中需要更多地依賴教師講解和闡述。
(二)人格因素
通過對學習困難學生個案訪談發現,作為整體,學習困難者最顯著的人格特征是他們自我評價低,自尊心、自信心及自我調控水平低,而這些被認為是預測學生學業成績的最好依據。
這可能是由于學習困難學生學業成績落后引起的,也可能是自我知覺不良反過來影響學業成績。學習困難學生對自我的消極評價還表現在學業成績以外。例如,在一些對學生同伴關系的自我知覺的研究中發現,學習困難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比沒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消極。
(三)人際關系
學習困難學生在人際關系上不良率很高。他們可能由于不良的心理行為,如因焦慮產生自卑心理,不愛或不善于與其他同學很好地溝通;也有一些學習困難學生因脾氣暴躁、自暴自棄等愛找其他同學的茬,罵人、打架,造成其他同學對他敬而遠之。因此,這些學生往往是孤獨的、不合群的。
(四)環境因素
1.家庭環境。家庭對子女的學業期望過高、過低或有嚴重的家庭沖突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有些家長的眼里,讓孩子早點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工作,可以為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增加家庭收入才是大事。也有的農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他們不希望子女再像他們一樣吃沒文化的苦,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巨大,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家庭問題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2.學校環境。學習困難學生的師生關系通常不和諧,老師很少贊揚、鼓勵學習困難學生,常常批評、諷刺、挖苦或譏笑他們,使學習困難學生缺乏安全感,造成一些學生對某些老師有成見,認為老師不喜歡他們,造成他們上課有逆反心理,不愿學這些老師教的課。
3.社會環境。一直存在于社會上的拜金主義、錢權主義等不良風氣嚴重影響著當今中學生的心理,使他們無心向學。同時,現代的網絡、電視、游戲機等的出現,使學生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并且還讓學生犯了癮,使學生無法專心學習,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業。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