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習動機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個體學習活動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內部驅力。
2.D【解析】誘因是能夠滿足機體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能夠激發機體的定向行為,并使需要可能得到滿足。如學習過程中,家長、教師提供的各種獎勵就是誘因。
3.B【解析】遠景的間接性動機是與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的前途相聯系的。
4.C【解析】王華為了出國考試而刻苦學習,是一種外在動機;王華的考試是一種短期的表現,是一種近景性學習動機。
5.C【解析】在兒童早期,附屬內驅力最為突出,他們努力學習獲得學業成就是為了實現家長的期待并獲得贊許。
6.C【解析】學習需要的主觀體驗形式是學習者的學習愿望或意向,包括學習興趣、愛好和信念等。學習需要不同于學習期待,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
估計。
7.A【解析】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沖動力量,強化是引起動機的重要因素。
8.C【解析】行為主義的強化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或懲罰手段加以強化。
9.B【解析】人本主義心理學流派創始人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
10.D【解析】求知需要屬于成長需要。
11.B【解析】歸屬與愛的需要是學生交往的動力,師生和同伴的交往既是學習的條件,也是學習的內容。
12.D【解析】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級的需要,只有少數人才能得到滿足。自我實現常伴隨著“高峰體驗”的情緒感受,使人格獲得更加健全的發展。
13.C【解析】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類:力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14.D【解析】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力求成功與避免失敗的動機大小都由需要、期望水平和誘因價值三者共同決定,即力求成功(避免失敗)一需要×期望×誘因。
15.D【解析】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約為50%的任務,因為這種任務最富有現實的挑戰性。
16.B【解析】歸因是個體對自己及他人的學習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釋和評價。在學習和工作中,人們尋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的過程就是歸因的過程。
17.C【解析】能力屬于內在穩定維度;運氣屬于外在不穩定維度;工作難度屬于外在穩定維度;努力程度屬于內在不穩定維度。
18.A【解析】題干描述的行為屬于表現目標者在評價標準方面的表現。
19.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
20.D【解析】未來行為的出現是由于人認識到了行為與強化之間的依賴關系后,產生了對下一步強化的期待,這種期待是對結果的期待,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
21.B【解析】替代經驗是個人通過觀察學習,間接習得的他人經驗。如果個體看到一個與自己一樣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會提高。
22.C【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認為動機的最佳水平與活動任務的性質有關,任務難度不同,其最佳動機強度也不同。
23.C【解析】根據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動機強度過高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24.B【解析】問題情境是一種適度的疑難情境,是需要學生努力克服,但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25.B【解析】學生將自己的成敗歸因于努力與否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習困難或成績不佳時,學生一般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降低將來會取得成功的期望。
26.C【解析】同樣取得好成績的學生,一人將成功歸因于內部不穩定因素(自身努力),一人將成功歸因于外部不穩定因素(運氣),屬于歸因方式不同。
27.A【解析】培養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是教師為學生選擇難易合適的任務,讓他們不斷獲得成功體驗。
28.A【解析】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依據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9.D【解析】根據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形曲線)可知。
二、辨析題
1.錯誤。
【解析】學習期待與學習目標密切相關,但兩者不能等同。學習目標是個體通過學習活動想要達到的預期結果,而在個體完成學習活動之前,這個預期結果是以觀念的形式存在于頭腦之中的。因此,學習期待就是學習目標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
2.錯誤。
【解析】在兒童早期,學生的學習動機以附屬內驅力為主;兒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屬內驅力的強度有所減弱;到了青年期,認知內驅力和自我提高內驅力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
3.正確。
【解析】學習需要是個體從事學習活動最根本的動力,如果沒有這種自身產生的動力,個體的學習活動就不可能發生。正是那些能夠滿足個體的學習需要與那些使個體感到可以達到的目標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學習期待。
4.正確。
【解析】需要是有機體感到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體現了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對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積極性的內在源泉。
5.錯誤。
【解析】馬斯洛按照需要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將需要劃分為七個基本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前四種為缺失性需要,是人們為了維持生活所必需的基本需要,這類需要一旦獲得滿足,其強度就會降低;后三種為成長性需要,滿足這類需要能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成長性需要的強度不但不隨其滿足而減弱,反而因為需求獲得滿足而增強。
6.錯誤。
【解析】習得性無助形成的原因是個體總是將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個體習慣性將失敗歸因于自身能力低。
7.正確。
【解析】班杜拉強調自我效能的動機作用,認為人們的自我效能信念決定了他們的動機水平,具體表現在人們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對困難堅持時問的長短。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他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堅持的時間也越長。
8.錯誤。
【解析】根據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動機水平超過一定限度,學習效果反而會降低。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9.錯誤。
【解析】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總體來說,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效果就越好,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學習動機的最佳水平與任務的難度有關,隨著學習任務難度的增加,學習動機最佳水平應該逐漸下降。
10.正確。
【解析】教師正確地評價,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這種表揚與批評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肯定與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而獎勵比懲罰更能激發學習動機。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馬斯洛按照需要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將需要劃分為七個基本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小明的歸屬與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由于經常變換環境,家長工作忙和對小明疏于照顧,新環境中情感建立需要時間等,小明感覺與周圍環境日漸疏離,而情感上的變化造成學業上的困難,他內心也產生一種不如別人的心理壓力。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較低級的需要至少得到部分滿足之后才會出現對較高級需要的追求,他將七種需要分為缺失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缺失性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成長性需要的實現,小明因為沒有得到歸屬與愛的需要,所以求知需要下降,導致成績下降。
2.【參考答案】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即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指示學習方向的作用。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使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的行動。學習動機的激發在于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狀態轉入活動狀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材料中教師通過對該學生進行正確評價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斷進行肯定和表揚,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從單純地為得到教師的肯定而努力學習轉化為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即從外部動機轉化為了內部動機,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成績。
3.【參考答案】
材料中,教師運用下列幾種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大有進步。
(1)正確指導結果歸因。材料中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學業上失敗的原因,可以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充分利用反饋信息。表揚和獎勵比批評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創設適合學習難度的問題情境。教師上課提問時,難度適當,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運用正強化的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步。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
特別推薦:教師資格高頻考點速記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交流區(點圖快速加群):(教師群:378498923) 微信號: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