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規律
一、單項選擇題
1.“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 )。
A.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B.教育與人口的關系
C.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D.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2.教育發展的決定因素是( )。
A.生產力
B.人口
C.生產關系
D.政治制度
3.“學在官府”說明決定教育領導權的是( )。
A.生產力
B.文化
C.政治經濟制度
D.科技
4.(2014年真題)決定著教育領導權和受教育權的主要因素是( )。
A.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
B.社會人口數量和結構
C.社會文化傳統
D.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5.(2013年真題)教育能把潛在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這體現了教育的( )功能。
A.經濟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6.對教育結構的變化具有制約作用的是( )。
A.專業結構
B.生產力水平
C.學科結構
D.校園氛圍
7.(2012年真題)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生產力
B.文化
C.政治經濟制度
D.科學技術
8.教育既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體。這體現了( )。
A.教育的文化功能
B.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
C.教育的本質屬性
D.教育的社會屬性
9.“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的消費是明顯的消費、潛在的生產,是有限的消費、擴大的生產,是今日的消費、明日的生產。”這一認識表明現代教育具有( )。
A.科學性
B.價值性
C.生產性
D.未來性
10.最早提出“學校文化”這一概念的是( )。
A.華勒
B.舒爾茨
C.布魯納
D.布盧姆
11.學校文化的核心是( )。
A.組織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質文化
12.學校文化的基本構成部分為( )。
A.觀念文化、規范文化、物質文化
B.組織文化、規范文化、物質文化
C.觀念文化、組織文化、物質文化
D.觀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
13.下列不屬于學校文化功能的是( )。
A.導向功能
B.評價/反饋功能
C.凝聚功能
D.規范功能
14.學生文化是介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文化現象。這說明學生文化的( )特征。
A.過渡性
B.多樣性
C.互補性
D.非正式性
15.某校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不文明行為,決定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活動,以樹立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這體現了學校文化的( )。
A.導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規范功能
D.保障功能
16.學校全體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稱為( )。
A.學生文化
B.學校文化
C.學校制度
D.學校傳統
17.以下不屬于教育對人口的影響的是( )。
A.改善人口素質,提高民族素質
B.促進人口遷移
C.控制人口數量,調整人口結構
D.再生產勞動力
18.個體隨時間和年齡的遞增身心方面發生的積極變化被稱為( )。
A.人的身心發展
B.人的生命發展
C.人的生理發展
D.人的全面發展
19.人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是( )。
A.高中階段
B.初中階段
C.小學階段
D.大學階段
20.(2014年真題)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經擔任校長的帕夫睿什中學創立了幾十個興趣小組作為選擇,這反映了教育必須適應人身心發展的( )特點。
A.順序性
B.穩定性
C.可變性
D.個別差異性
21.(2013年真題)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同的階段,“心理斷乳期”一般發生在( )。
A.幼兒階段
B.青少年階段
C.成年階段
D.老年階段
22.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認識是按照感知運算一前運算一具體運算一形式運算的順序發展的,這體現了( )。
A.人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B.人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規律
C.人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
D.人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規律
23.在教育工作中,“不陵節而施”依據的是個體身心發展的( )規律。
A.順序性
B.階段性
C.個別差異性
D.互補性
24.在教育工作中,“一刀切”“一鍋煮”的做法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規律。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5.(2013年真題)對童年期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應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應多采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 )特點。
A.穩定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26.人的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形成的時期。這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必須遵循( )。
A.順序性規律
B.階段性規律
C.不平衡性規律
D.互補性規律
27.有的學生雖然眼患殘疾,但是他們的聽覺明顯高于周圍的同學。這說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8.“少年得志”“大器晚成”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規律
B.階段性規律
C.個別差異性規律
D.互補性規律
29.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規律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發展的關鍵期
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D.教育工作者要樹立信心,相信學生
30.以下屬于內發論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茍子
D.莊子
31.從個體身心發展動因的角度來看,“樹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長”的說法反映了( )的觀點。
A.多因素作用論
B.白板論
C.內發論
D.外鑠論
32.提出著名觀點“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的是( )。
A.霍爾
B.高爾頓
C.威爾遜
D.格塞爾
33.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總體上呈( )趨勢。
A.遞減
B.遞增
C.不變
D.倒U形發展
34.“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是( )的觀點。
A.內發論
B.外鑠論
C.成熟論
D.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35.( )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
A.華生
B.格塞爾
C.洛克
D.弗洛伊德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說明了( )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社會環境
B.教育
C.遺傳
D.學校教育
37.許多地方出現的“狼孩”事件說明( )在人的身心發展中不起決定作用。
A.教育
B.環境
C.個體主觀能動性
D.遺傳素質
38.(2011年真題)“出淤泥而不染”說明人對環境的影響具有( )。
A.依賴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觀能動性
39.在良好的環境中,有的人沒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與環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惡劣的環境中,有的人卻“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現象說明( )。
A.人的發展不受環境的影響
B.人們接受環境的影響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的實踐過程
C.好的環境不利于人的發展,壞的環境對人的發展有利,
D.人是環境的奴隸,個人發展是好是壞,完全由環境來決定
40.(2012年真題)在外部條件大致相同的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和動機不同,對教學的態度和行為也各式各樣。這反映了( )因素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A.遺傳素質
B.家庭背景
C.社會環境
D.個體主觀能動性
41.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因為( )。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由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來負責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42.人的身心發展的可能性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可塑性是由( )提供的。
A.遺傳素質
B.環境
C.學校教育
D.社會
43.(2013年真題)在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 )。
A.決定作用
B.動力作用
C.主導作用
D.基礎作用
44.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是因為( )。
A.學校教育對人的社會化具有規范與自覺化的特殊功能
B.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時間相對集中、有專人指導并進行專門訓練
C.學校教育的內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
D.學校教育內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學生集體中學生間表現出才能的差異性,有助于個體特殊才能的發現
特別推薦:教師資格高頻考點速記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交流區(點圖快速加群):(教師群:378498923) 微信號: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