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統一在教學活動中。
(1)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有賴于知識的掌握。
(2)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是他們進一步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
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和質量,依賴于學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讓的內在機制。知識與智力的相互轉化,應注意以下條件。
第一,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
第二,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操作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能力,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2.[答案要點]:(1)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不僅是順利地、高質量地進行教學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這是現代教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2)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發展以思維為核心的認識能力;不僅要發展學生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體力,注意教學衛生,保護學生視力,增強學生的體質,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特別是要通過發展性教學,啟發誘導學生進行推理、證明、探索和發現,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要求。
3.[答案要點]:(1)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2)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應做到: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只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才能活潑,抽象的書本知識易于被學生理解,吸收轉化為他們有用的精神財富。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教學實踐和引導學生參加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在教學中兩者要結合起來。④補充必要的教材。
4.[答案要點]:教學過程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是由教師領導未成熟的主體通過學習知識間接認識世界。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方面。
(1)認識的間接性。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經驗,并在教學中間接地去認識世界。
(2)認識的交往性。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學活動是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3)認識的教育性。教學過程中的認識中追求與實現著學生的知、情、行、意的協調發展與完善人格的養成。
(4)有領導的認識。學生的個體認識始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