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1)組織教學。通常在上課開始時,需要有組織教學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學生作好上課前的各種準備,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組織教學并不只限于上課開始時進行,還應貫穿在全部教學過程中,直到課的結束。
?。?)檢查復習。目的在于復習已學過的知識,使之鞏固和加深,培養學生對學業的責任感和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方式有口頭回答、板演、檢查課外作業等。
?。?)講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這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鞏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學生對所學教材當堂理解、消化、鞏固,也包括讓學生初步運用新知識進行課堂練習,為課外作業作好準備??刹扇√釂枴⒅攸c復述、練習等方法進行。
?。?)布置課外作業。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2.[答案要點]:(1)目標明確。指教師上課時明白這堂課要使學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識和技能,養成什么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確學習目標。
?。?)內容正確。是指教師教授的知識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教師教學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范,并且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要及時加以糾正。
?。?)方法得當。是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表達清晰。是指教師上課要堅持用普通話,聲音要響亮,言語表達的速度要適合學生可接受程度,語言要流暢、生動、明白易懂;板書要規范、準確、清楚。
?。?)組織嚴密。是指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進行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過渡自然,課堂秩序良好。
?。?)氣氛熱烈。是指課應該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注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課堂內充滿民主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3.[答案要點]:(1)為了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組教學在一些國家出現。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分組教學也是集體教學的一種形式,一般可分為兩類:外部分組和內部分組。
(2)外部分組是指打破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做法,改由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編班。
外部分組主要有兩種形式:跨學科能力分組和學科能力分組。跨學科能力分組是把一個年級的學生按智力水平的高低或成績測試的分數,分成若干組。學科能力分組是根據某一年級的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分成若干組。這種分組,一般只在較難學的學科中進行。
?。?)內部分組是指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等編組。內部分組的具體做法有兩種:第一,按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目標進行分組。由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學習不同的教學內容或教材,經過一段時間達到教學目的后再進行班級教學。第二,相同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分組。
根據不同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部分學生自學;一部分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一些特別差的學生編成一組,由教師專門輔導。
?。?)分組教學的優缺點。分組教學最顯著的優點在于它比班級上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但是,它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意愿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
4.[答案要點]:一、古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1)個別教學: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學形式。(2)班組教學。
二、現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以班級授課為主還有:班級授課制與個別教學或班組教學設計教學法、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經濟、規范、程序等優點,更有利于學生個體社會化,因而適應社會需要。三、當代學校的教學組織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蘇聯堅持并完善了班級教學,西方則在教學個別化方面大膽嘗試,雙方均力圖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學組織形式,都取得了成績,表現在:分組教學、不分級制;特朗普制;開放教學;小隊教學;程序教學;復式教學;現場教學。在當代,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也呈現了多樣化,綜合化,個別化等趨勢。隨著高新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人們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組織還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