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學習過程 2.威特金
3.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4.認知結構
5.回避條件作用 6.復習
7.審題 8.定向映像
9.品德 10.發散思維
11.學習興趣 12.誘因
13.前攝抑制倒攝抑制 14.亨德里克森施羅德
15.請求拒絕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學習的過程是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在開始某一主題的教學之前,學生已在以往的學習中掌握了大量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應是忽略這些經驗去另起爐灶,而是要把它們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從這里出發去引導學生獲得更準確、更豐富、更恰當的知識經驗。
2.答:錯誤。
關鍵期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這個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其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當然,關鍵期也并非絕對的,即使錯過了關鍵期,以后經過補償性學習,仍有可能獲得某些能力,只是難度要大些。
3.答:錯誤。
知識不簡單地等同于能力,但知識是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力是更穩定的心理特征,對人的活動有更普遍、更一貫的調節作用,而能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獲得,它是知識、技能進一步概括化和系統化而形成的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結構,是個體通過對知識、技能的廣泛遷移應用而實現的。因此,在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今天,如何使學生形成深層次、靈活的、有用的“真知識”,如何提高知識獲得的效果和效率,這應該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課題。
4.答:正確。
通過對態度和品德的實質與結構的分析可以發現,二者實質是相同的。態度是一種習得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而品德也是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二者的結構是一致的,都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的。
5.答:錯誤。
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系其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狀況來 看,強調內部、穩定、可控制的因素。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