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心理學沖刺試題及答案4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錯選、不選或多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分)。
1.(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來的一種適應學習者個別差異的教學方法。
A.掌握學習
B.程序教學
C.合作學習
D.發現學習
2.( )是指對自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或活動,個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
A.認知好奇心
B.成就動機
C.自我效能感
D.成就歸因
3.以下不屬于影響遷移的客觀因素的是( )
A.教師指導
B.學習材料特性
C.教學內容
D.認知結構
4.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5.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丹瑟洛將學習策略分為具有相互聯系的兩大類,這兩大類是( )
A.宏觀策略和微觀策略
B.知識理解的策略和知識記憶的策略
C.通用策略和專用策略
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7.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
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持這種觀點的心理學家是( )。
A.布魯納
B.奧蘇伯爾
C.加涅
D.桑代克
8.兒童的思維運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維運算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說明兒童的認知發展所處的階段是( )。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9.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利他行為的核心是( )。
A.成人的榜樣
B.對他人設身處地的設想能力
C.掌握利他的知識
D.掌握利他的技能
10.學生在學習體操過程中,各種動作要素之間的協調性較差,常有多余動作,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 )
A.動作幅度
B.動作結構
C.動作力量
D.動作速度
11.新教師一般處于( )
A.關注情境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教學階段
D.關注生存階段
12.研究發現,( )歲是繼兩歲之后正常兒童出現強迫現象的又一高峰年齡。
A.7—8歲
B.8—9歲
D.8—10歲
D.9—11歲
13.指處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的是( )
A.正遷移
B.負遷移
C.水平遷移
D.垂直遷移
14.有心理學家證明,人的學習80%通過視覺,( )通過聽覺。
A.3.5%
B.1.5%
C.1%
D.11%
15.用實驗比較了兩組成就動機強弱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的大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洛厄爾
B.皮亞杰
C.班杜拉
D.瓦拉斯
16.認為社會學習是通過觀察、模仿而完成的,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的是( )
A.布魯納
B.班杜拉
C.皮亞杰
D.加里培林
17.影響知識應用的重要因素是( )
A.智力水平
B.知識的理解
C.知識的鞏固
D.知識的保持
18.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的是( )
A.桑代克
B.布魯納
C.皮亞杰
D.威特金
19.20世紀20年代初,( )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開班授課,并于1924年編寫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
A.陸志韋
B.潘菽
C.陳選善
D.廖世承
20.小學兒童觀察能力分為幾個階段,在幼兒期主要是( )的發展。
A.認識“空間聯系”階段
B.認識“個別現象”階段
C.認識“因果關系”階段
D.認識“對象總體”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