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1分,共15分)
1.教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主要指課堂紀律、_______、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校風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
2._______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個人學習的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3.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得、_______ 和評價三 個過程。
4._______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起來。
5.游戲的元交際理論由_______于1952年提出。
6._______主要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表演游戲。
7.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與肌肉運動強度的不同,可以將操作技能分為細微型操作技能和_______。
8.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_______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
9.皮亞杰認為_______階段是兒童對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客觀結果,而不考慮主觀動機。
10._______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11.基克認為,一般性的問題解決大致包括以下階段:_______、搜尋解法、執行解法和評價。
12.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環境、_______和個性。
13._______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
14._______也稱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15._______是指個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機械學習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
2.皮亞杰認為,兒童道德發展在可逆性階段時,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這時的兒童往往更多地從行為的動機而不單
純是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的責任。
3.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4.所謂需要的滿足是指絕對的滿足,一般說來,低級需要只要有充分滿足后,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現,人的動機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5.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它又可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有的學生“為老師的鼓勵而努力學習”、“為家長的獎勵而努力學習”、“為同學們瞧的起自己而努力學習”等,就屬于直接近景性動機。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簡述形式訓練說的基本觀點。
3.簡述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4.簡述幼兒觀察發展的特點。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試聯系教學實踐經驗和生活中的事例,闡述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
2.試論述鏈式塑造的內容,并舉例說明如何用鏈式塑造法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