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課堂氣氛
2.學習準備
3.轉化
4.先行組織者
5.貝特森
6.創造性游戲
7.粗放型操作技能
8.操作整合
9.他律道德
10.內化
11.建立問題表征
12.智力
13.自我效能感
14.一般遷移
15.心理健康
三、判斷說明題
1.答:錯誤。
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
2.答:錯誤。
皮亞杰認為,在公正道德階段,兒童的道德觀念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這時的兒童往往更多地從行為的動機而不單純是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的責任。
3.答:正確。
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兩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關系表現在: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創造性者必須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關系表明,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4.答:錯誤。
所謂需要的滿足不是指絕對的滿足,而是從相對意義上說的。一般說來,低級需要只要有部分滿足,較高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現,人的動機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5.答:錯誤。
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又可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有的學生“為老師的鼓勵而努力學習”、“為家長的獎勵而努力學習”、“為同學們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學習”等,就屬于間接近景性動機。
四、簡答題
1.答:(1)問題的特征。(1分)、
(2)已有的知識經驗。(2分)
(3)定勢與功能固著。(2分)
2.答:對學習遷移現象最早作出系統解釋的是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是l8世紀中葉在西歐形成的以官能心理學為基礎的一種遷移理論,因此也有人稱其為官能說。該學說有三個基本觀點:
(1)心的組成成分是各種官能,它們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2分)
(2)心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整體,一種官能的改進會加強其他所有官能。(2分)
(3)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訓練和改進心的各種官能。(1分)
3.答:(1)全身松弛訓練(2分)
全身松弛法,或稱松弛訓練,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
(2)系統脫敏法(2分)
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系統脫敏法由沃爾樸l958年首創。
(3)肯定性訓練(1分)
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果敢訓練”,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4.答:(1)幼兒觀察的目的性逐漸增強。(2分)
(2)幼兒觀察的持續時問逐漸延長。(1分)
(3)幼兒觀察的概括性逐漸增強。(1分)
(4)觀察的方法逐漸形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