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項選擇題
1.A
【解析】l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
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因此,答案選A。
2.ABCD
【解析】幼兒教育心理學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因此,答案選
ABCD。
3.CDE
【解析】根據性格的特征差異,將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因此,答案選CDE。
4.ABC
【解析】幼兒的交往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因此,答案選ABC。
5.B
【解析】上位學習,又稱為總括關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于其下面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因此,答案選8。
6.BCDE
【解析】間隔式強化,又稱延緩式強化,分為兩類:時間式和比率式。時間式又分為定時距式和變時距式。比率式又分為定比率式和變比率式。
7.ABCD
【解析】幼兒游戲區別于其他活動的特點主要有:社會性、虛構性、自由性、愉悅性。 因此,答案選ABCD。
8.ABD
【解析】按照游戲的目的性可以將幼兒游戲分為創造性游戲、教學游戲和有規則的游戲。因此,答案選ABD。
9.ABCD
【解析】操作技能的學習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知識經驗、講解與示范及練習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答案選ABCD。
10.D
【解析】技能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1)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2)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而來的。因此,答案選D。
11.ABE
【解析】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對某種具體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發生的情感體驗。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象而發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因此,答案選ABE。
12.ABCD
【解析】馬斯洛認為人具有七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識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從低到高排成一個層級,較低的需要至少達到部分滿足之后才能出現對較高級需要的追求。在這些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
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四種需要又被稱為缺失需要,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得到一定程度滿足。因此,答案選ABCD。
13.B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系統擴展了皮亞杰的理論和方法,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并認為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的。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方法是兩難故事法。故事中包含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沖突的情境,讓被試聽完故事后對故事中的人物的行為進行評論,從而了解被試的道德發展水平。因此,答案選B。
14.B
【解析】權威階段又稱“他律道德階段”。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表現出對外在權威的絕對尊敬和順從的愿望。他們認為規則是必須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從權威就是對的,比如說聽父母或大人的話就是好孩子。這個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判斷主要根據客觀結果,而不考慮主觀動機。因此,答案選B。
15.ABC
【解析】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問題解決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因此,答案選ABC。
16.B
【解析】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所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因此,答案選B。
17.BCD
【解析】學習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引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這種動力機制表現為推力、拉力和壓力三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答案選BCD。
18.ABC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遜認為,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遜定律。因此,答案選ABC。
19.AB
【解析】這是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而劃分的。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負遷移指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干擾、阻礙。因此,答案選AB。
20.D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或經過某種要素的重新組合,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語學習中,當學完單詞“eye”(眼睛)后,再學習“eyeball”(眼球)時,即可以產生特殊遷移。因此,答案選D。
21.ACD
【解析】兒童厭學癥是一種社會病理心理狀態的產物,必須采用教育治療、家庭治療和社會治療的方法予以矯正。
22.C
【解析】學校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但心理輔導畢竟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其目標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綜合多數學者意見,可以把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這兩個目標中,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因此,答案選C。
23.ABD
【解析】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兩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基本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因此,答案選ABD。
24.ABCDE
【解析】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如溫度和照明)、教學設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機等),后者涉及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校風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等。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組織。因此,答案選ABCDE。
25.BCDE
【解析】布魯納在1994年美國教育研究會的特邀專題報告中精辟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80年代以來的研究成果,認為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第一,主動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會文化研究。因此,答案選BCDE。
26.ABDE
【解析】幼兒觀察發展的特點主要有:(1)幼兒觀察的目的性逐漸增強。(2)幼兒觀察的持續時間逐漸延長。(3)幼兒觀察的概括性逐漸增強。(4)觀察的方法逐漸形成。因此,答案選ABDE。
27.C
【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規律。它是指一個聯結的后果會對這個聯結有加強或削弱作用。在對某個情境作出一個反應之后,如果伴隨著一種滿意的事件,那么這個反應與情境之問的聯結就會增強。相反,如果這個反應之后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事件,這個聯結的力量就會減弱。因此,答案選C。
28.E
【解析】當學習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能憑借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組合學習。比如質量與能量、需求與價格,再比如憑借關于水流的知識來理解電流等。在這種學習中,實際上學習者頭腦中沒有最直接的可以利用的觀念,學習者只能在更一般的知識背景中為新知識尋找適當的固定點。因此,答案選E。
29.A
【解析】最早傳播游戲理論并親自從事游戲研究的人是英國哲學家斯賓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說”。因此,答案選A。
30.ABCD
【解析】加涅按不同的學習水平,把智慧技能依次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解決問題)等,而辨別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因此,答案選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