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
2.D【解析】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已能理解組成命題各概念之間的關系,能運用命題進行思維。
3.D【解析】前面學習影響后面學習,題干所指的是教師有效利用順向遷移的具體做法。
4.C【解析】在操作模仿階段這些特征較差,而在熟練階段這些特征高度發展,因此題干所指是操作整合階段。
5.D【解析】由問題解決的基本特征可知前三項均不符合問題解決的特征,只有D符合。
6.C【解析】7~8歲是第二次出現強迫現象的高峰年齡。
7.B【解析】題干是對聯合群體的名詞解釋。
8.B【解析】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經常思考的是一些與教學情境有關的問題。
9.B【解析】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過程是一個操作出現以后,有強化刺激尾隨,則該操作的概率就增加。
10.D【解析】關系轉換說強調遷移的產生,其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關系的理解。個體越能發現并理解事物間的關系,遷移就越普遍。
二、多項選擇題
11.ACE【解析】BD與題意不符。
12.BD【解析】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是新的學習需要形成的兩條主要途徑。13.ABCD【解析】E項為命題學習的內容。
14.ACE【解析】BD也可看作是環境因素。
15.ACDE【解析】B項是評估性會談應掌握的一項技術。
16.ABCDE【解析】這五個方面都是影響人際吸引與排斥的主要因素。
17.AB【解析】CD為正式評價的方式,E為非測驗的一種評價技術。
18.ACE【解析】BD是根據記憶內容的不同劃分的。
19.ABCE【解析】頭腦風暴應集體討論,集思廣益。
20.ACE【解析】應用不屬于加工過程,而編碼隸屬于獲得與鞏固過程。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