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態度的結構包括認知成分、______和行為成分。
2.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______和傾向。
3.______是對道德規范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
4.道德認識的結果是獲得有關的道德觀念、形成______。
5.道德情感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包括______、想象的道德情感和倫理的道德情感三種。
6.道德行為是個體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指引和______激勵下所表現出來的對他人或社會具有道德意義的行為。
7.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道德______兩個方面。
8.依據皮亞杰的研究,兒童道德發展大致可分為______和自律道德階段。
9.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格通過大量研究,將兒童道德判斷分為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______三個水平。
10.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格的理論,兒童道德判斷處于前習俗水平的對應發展階段為______和相對功利取向。
11.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格的理論,兒童道德判斷處于習俗水平的對應發展階段為尋求認可取向和______。
12.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格的理論,兒童道德判斷處于后習俗水平的對應發展階段為______和普遍倫理取向。
13.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中學生倫理道德的發展具有和言行一致的特點。
14.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階段依次為依從、認同、______。
15.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個體道德在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有重大影響的因素是認知能力和______。
16.______的社會學習理論以及大量的實踐經驗都證明,社會學習是通過觀察、模仿而完成的,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
17.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外部條件有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和______。
18.______是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19.______是通過對某種道德形象的想象而發生的情感體驗。
20.影響態度與品德的學習的內部條件是認知失調、______、道德認知。
21.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一種______。
22.皮亞杰認為______階段時,兒童對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客觀結果,而不考慮主觀動機。
23.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變的。
24.______是道德發展的最高階段。
25.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______,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26.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______、主動性、穩定性等特點。
27.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______,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
28.了解中學生______發展的基本特征是進行道德教育和培養良好態度的依據與出發點。
29.依從階段的行為主要受控于______,而不是內在的需要。
30.______是指經常違反道德準則或犯有較嚴重的道德過錯行為。
31.態度是一種______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32.______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33.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是認識與______的統一。
34.當個體對某一道德準則有了較系統的認識,感到確實是這樣時,就形成有關的_____。當認識繼續深入,達到堅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導自己的行動時,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35.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具有_____,同時也缺乏原則性,但發展的趨勢是穩定的、和諧的。
36._____是出自內心要求而非外力強制的紀律,其形成過程是將外部的教育要求轉化為內部的需要。
37.道德情感滲透在人的_____和道德行為中。
38.根據皮亞杰和柯爾伯格的研究,要改變或提高個體的道德水平,必須考慮其接受能力,遵循_____原則。
39.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說服、_____、群體約定與獎懲等。
40.皮亞杰認為兒童5歲以前是“無律期”,他們通常以“_____”方式來考慮問題。
4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穩定的_____。
42.服從是指在權威的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_____致的行為。
43.美國心理學家尤尼斯在繼承和批判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理論、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道德發展的_____。
44.尤尼斯提出的道德發展的實踐活動理論強調青少年期的_____對道德發展的持久影響。
45.道德統一性包含兩層含義,_____和尋求超越性意義。
46._____是道德行為的根本機制。
47.品德學習的兩種形式是親歷學習和_____。
48.一種觀念要真正成為個人的道德價值觀,須經歷三個階段,即選擇階段、_____和行動階段。
49.道德行為習慣是在生活和_____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
50.研究表明,學生道德信念的發展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_____年級的學生才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1.道德是一種_____現象,它的存在依賴整個社會的存在。
52.從_____期開始,比較自覺穩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穩定發展起來。
53.無論對人對己還是對事對物的態度,都是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改變的。
54._____是進行道德教育和培養良好態度的依據與出發點。
55.皮亞杰認為,公正階段的兒童往往更多地從行為的_____而不單純是行為的后果來判斷行為的責任。
56.小學生的品德發展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其形成過程具體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階段;二是過渡階段;三是紀律原則變成_____階段。
57.幫助學生形成對教師、集體的積極的態度定勢或_____是使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58.態度與品德的形成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對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和_____,取決于已有的道德評判水平。
三、簡答題。
1.簡述態度的內涵。
2.簡述態度的結構。
3.簡述品德的內涵。
4.簡述態度與品德的關系。
5.什么是品德,品德與道德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6.簡述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外部條件。
7.簡述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8.簡述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
9.簡述培養態度與品德的常用方法。
10.在態度與品德的培養中,怎樣進行有效的說服?
11.簡述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12.皮亞杰和柯爾伯格認為道德動機在道德品質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13.簡述和品德不良學生的談話原則。
14.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發展的穩定的、和諧的趨勢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四、論述題。
1.在態度與品德的培養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說服?
2.試述利用群體約定培養學生的態度與品德的操作程序。
3.請說明價值辨析的基本程序。
4.試述品德的心理結構及其相互關系。
5.闡述代表性的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
6.從心理學技術角度,如何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7.闡述學生品德不良的環境因素和主觀心理因素。
8.有人建議,在教育實踐中,“要多使用獎勵,而盡量少用懲罰”。請闡述你對這種建議的看法。
9.一位教師試圖使學生形成利他的習慣。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樣化,其中的強化是當場表揚。試分析:
(1)這種方法最初可能使學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這種方法形成利他習慣的內外條件是什么?
(3)僅僅以表揚作為強化物能使學生形成持久的利他習慣嗎?
(4)形成高尚的利他習慣還需要什么條件?提供自私的榜樣對形成這種習慣有必要嗎?
特別推薦:
2012年教育心理學考試各章節重點提示及章節習題(中小學通用)
2012年考試大-教師資格站“考試應用”,免費體驗中 ![]() | ||
在線模考 |
模擬試題、章節習題、真題、預測試卷等各種試題免費做! | |
報考訂閱 |
第一時間了解報名時間、報名入口、成績查詢等考試報考. | |
我的課程 |
隨時隨地學習,2012年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48小時免費試聽. | |
你問我答 |
對模考試題有疑問,或者在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都可以提問. | |
考試應用功能不斷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