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認知一發現說是由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苛勒提出的。( )
2.遠景的間接性動機是與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的前途相聯系的。( )
3.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
4.能力是相對穩定的,也是完全不可控的。( )
5.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推動作用,因此應多用。( )
6.在青年期,認知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 )
7.對多數學生而言,集中復習的效果優于分散復習。( )
8.學習策略是一種技能。( )
9.上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 )
10.中學生品德發展由動蕩向成熟過渡。( )
11.根據認知學習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心理變化。( )
12.教師的教學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
13.新教師常利用學生的非語言線索來判斷和調整教學。( )
14.自編測驗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兩種類型。( )
15.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言,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第1、2小題4分,第3小題5分。共13分)
學生A和學生B是班里學習成績最好的兩個學生。但是,他倆的個性完全不同。比如,老師還沒有讀完題目的時候,學生A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回答,但是往往會答錯。學生B則安靜地坐在那里,只有老師點名提問的時候才會回答,有時候站立起后也遲遲不作答,但往往能作出正確答案。
1.你認為學生A的認知風格是( )[單選題]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2.學生
B的認知風格是( )。[單選題]
A.沖動型
B.沉思型
C.場獨立型
D.場依存型
3.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 )。[單選題]
A.根據信息加工所依據的信息
B.根據反應的時間和精確性
C.根據思維的方向
D.根據創新性
(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6分。共12分)
教師在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時,通常其試卷不單純選用選擇題和判斷題,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等。
1.教師采用的這種方法是否符合記憶規律?( )[單選題]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不定項選擇題]
A.選擇題和判斷題主要通過重現來解答
B.填空題、簡答題和論述題等主要通過重現來解答
C.教學過程中,相關題型應恰當靈活地結合使用,以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
D.再認是一種高水平的回憶過程,能再認的不一定能重現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