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遷移廣泛存在于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范與態度的學習中。( )
2.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認知結構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案例。( )
3.根據個體反應活動的形式不同,可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
4.學習定勢屬于學習心向。( )
5.一般來說,模象直觀的效果比實物直觀好。( )
6.隨著學習的進行,人的精神狀態和注意力不會發生變化。( )
7.資源管理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
8.低創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
9.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 )
10.課堂氣氛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 )
11.對于情感以及道德行為表現的評價常常采用測驗性的評價手段,如案卷分析、觀察、問卷量表以及談話等。( )
12.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教師的成長經歷可以劃分為關注生存和關注學生兩個階段。( )
13.群體凝聚力是指群體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所以群體凝聚力對課堂管理功能的實現沒有影響。( )
14.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為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
15.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心理學家是布盧姆。(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扇動一張紙,一個孩子感到空氣在臉上拂過。過了一段時間,在有風的一天,他感到了風。因此他覺得風的形成是由于樹的晃動。
1.你認為這種因果表征處于思維發展的哪一階段?( )[單選題]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兒童心理認知四個階段的發展論,其提出者是( )。[單選題]
A.洛克
B.皮亞杰
C.孟子
D.荀子
3.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不定項選擇題]
A.反射
B.客體永恒性
C.能運用語言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
D.據一種事物的表象推出另一種事物的表象
(二)(本大題共2小題。第1題6分,第2題7分,共13分)
一位熱情的教師為給學生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時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墻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臺上還擺放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滿了生機。
1.這位教師的做法會產生什么后果?( )[單選題]
A.分散學生注意力
B.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
2.根據心理學,這位教師的做法違背了哪一個規律?( )[單選題]
A.強度對比規律
B.差異律
C.注意的規律
D.蝴蝶效應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