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略。
2.B【解析】智商簡稱IQ。
3.A【解析】布魯納提出的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觀察學習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
4.A【解析】略。
5.A【解析】新舊經驗的整合過程是遷移的實質。
6.A【解析】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對歷史生活的領會不能缺少言語直觀。
7.C【解析】定向階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動作機制,而模仿階段則試圖嘗試做出某種動作。
8.B【解析】課堂常規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9.C【解析】略。
10.C【解析】教師威信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反映一種師生關系。
11.C【解析】考試焦慮癥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單純處理好學生的心態遠遠不夠。
12.C【解析】不能抗拒誘惑顯然是意志薄弱。
13.A【解析】卡特爾在對各種測驗題目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理論。
14.A【解析】巴甫洛夫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論;桑代克提出了嘗試一錯誤說;托爾曼提出了有關學習的認知地圖理論;斯金納提出了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15.B【解析】喜歡聽地道的英語是對信息任務本身產生興趣,而其他三個選項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學習英語,屬于外部動機。
二、多項選擇題
1.ABD【解析】教育心理學的核心研究內容是學習過程,而非教師。
2.ABC【解析】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監控。
3.BCD【解析】行為主義基本主張有客觀主義、環境主義和強化。
4.BDE【解析】成就動機主要由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組成。
5.ABCDE【解析】兩任務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學習材料、環境線索、學習結果、學習過程、學習目標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態度、情感方面的。
6.ABCD【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練。
7.ABC【解析】教授心智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成為一個自主的、自我調控的有效的學習者。
8.ABCDE【解析】價值內化水平不同,態度也發生多種程度的變化,從最低水平開始,依次是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性格化。
9.ABCDE【解析】選項中所描述的皆為專家的特征。
10.ACE【解析】道德認知和態度定勢是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