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P404)2.B(P439)3.B(P461)4.A(P472)
5.C(P489)6.B(P521)7.C(P424)8.C(P444~445)9.B(P446)10.A(P446)
3.[解析]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指學生精神飽滿,課堂紀律良好,學生注意力集中,師生關系和諧,教師善于引導啟發學生,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里呈現出既熱烈活躍又恬靜嚴肅的景象。消極的課堂氣氛則相反,學生顯得無精打來,課堂紀律較差,學生注意力分散,師生關系疏遠,教師不善于組織教學,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思維,多數學生被動回答教師提問,有的學生上課時甚至提心吊膽,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抗型的課堂氣氛的基本特征是:學生不認真聽課,故意搗亂,課堂紀律極差,教師不能集中精力講課,時常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而中斷講課,完成不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4.[解析](1)研究試驗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2)普及應用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3)綜合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
5.[解析]藝術型、思維型與中間型是根據人的高級神經活動中兩種信號系統誰占相對優勢而劃分的類型。
6.[解析]教師職業角色的形成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角色認知;第二階段為角色認同;第三階段為角色信念的形成。
9.[解析]所謂控制源是指人們對影響自己生活與命運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10.[解析]控制點指的是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個體對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的定向,也就是每個人對自己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的責任的認知或定向。
二、多項選擇題
11.ACE(P445)12.ABCDE(P475)13.ACE(P523)14.ACE(P452)15.ABDE(P514)
11.[解析]失敗被歸因于穩定的、內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將會弱化進一步活動的動機,成功被歸因于不穩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則無助于強化甚至還會弱化進一步活動的動機。
12.[解析]董隨東提出了七個理論作為CAI的基礎:傳播學、程序教學、教育技術的系統論、情境學習、群體動力學、人工智能科學和范例學習理論。
13.[解析]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育和教學藝術是教師獲得威信的基本條件。
14.[解析]焦慮包括三種基本成分:其一,認知成分,它是由消極的自我評估所構成的意識體驗;其二,生理成分,這是一種與植物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相聯系的特定的情緒反應,表現為血壓、心率增強,皮膚出汗,面色蒼白,呼吸加深、加快,腸胃不適,甚至頭痛、失眠等;其三,行為成分,這是一種以動作或行為變化形式表現出來的外部反應,如不安、多余動作增加等。
三、填空題
16.(P169)實物直觀
17.(P63)縱向遷移
18.(P329)道德行為
19.(P405)學習過程
20.(P493)凱勒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