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托賓在其開拓性論文“貨幣與經濟增長”中,將貨幣引入經濟增長模型中,并分析了貨幣政策對經濟穩定狀態增長率的影響,建立了一個兩資產投資組合的選擇模型。在該模型中_,經濟增長依賴于資本深化,資本深化的存在是由于個人在物質資本的競爭性資產和實際貨幣余額之間存在投資組合分配。個人財富在這些資產間的精確(采用總簪代能力)分配依賴于資產的相對產出和資產持有者的偏好。如果相對于資本邊際生產率(資產回報)的貨幣產出越低,則會在個人投資組合中保留越多數量的真實資產,反之亦然。這種資本深化引起隨后經濟的更高增長。
托賓認為,在增長理論中,大多假定生產中的各要素間不存在替代關系,所有變量都是實物量,貨幣和價格變量是沒有意義的。托賓認為它要建立的模型既要考慮各要素之問的替代關系,又要考慮貨幣的作用。在托賓模型中,貨幣對經濟運行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可支配收入的影響進而對人們的消費或儲蓄行為的影響實現的。
根據穩態增長條件(產出、勞動力和資本按同一比率增長),穩態條件下托賓貨幣經濟增長模型為:
[s-(1-s)λn]f(k)=+nk (6—7)
式中,s為儲蓄率,λ為實際現金余額占收入的比例,n為國民收入的自然增長率,f為函數符號,k為人均資本存量。
由于s
sf(k)=nk (6—8)
這就是單-資產的新古典模型。在托賓看來,意愿持有實際余額比率的變動,將改變均衡狀態下的資本—勞動比率。托賓模型對金融深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初步形成了以下觀點:①由于通貨膨脹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資,因此,有益于經濟增長;②由于投資和資本積累的出現,貨幣收益必然低于資本收益。
與哈羅德_多馬模型相比,托賓模型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托賓模型的主要缺陷在于對只存在法定貨幣(不兌現)的假設,它限制了模型對于不以法定貨幣為特點的經濟的適用性。正是由于以上不足,它對經濟的指導作用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