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工作時間統計的意義,工作時間的構成,以及工時統計
的方法。
I知識要求】
一、工作時間統計的意義(簡答題)
1.為合理安排作業計劃和定崗定員提供依據。對于生產性行業,通過工作時間統計,掌握工作時間利用水平的一般規律,可以為合理安排生產作業計劃,督促和檢查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提供必要而可靠的資料;對于服務性行業,通過工作時間統計,可以為工作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還可據此制定合理的定崗定員。
2.為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據。產品成本中,人工成本部分需要直接根據工時統計資料進行核算,料費、管理費部分的核算是以人工成本為基礎的,因而也間接依輳于工時統計資料。
3.為合理發放工作報酬、考核、獎勵、晉升提供依據。企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通過工作時間統計,可以了解工作人員的病、事假,出勤情況以及有效工時利用情況,從而確定工資、獎金的計發。同時,通過工作時間統計可以對工作者進行考核,以作為對其進行各種類型的獎勵和晉升的重要依據。
4.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據。通過對工作時間的統計,可以了解對工作時間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揭示工作時間利用中的不合理環節,找出工作時間浪費的原因,提出減少工作時間損失的各類措施,以促進工作時間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利用,提高工作時問的利用效率;還可以發現和總結在工作時間利用方面的先進經驗,為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工作時間創造條件,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工作時間的構成
1.日歷時間。日歷時間是整個時間資源的總量,是員工工作時間的自然極限。
2.制度公休時間。制度公休時間是指法定的公休日和節假日。我國的法定休息日,全年共有104天,加上全民的節假日10天,我國制度公休時間為114天。
3.制度工作時間。制度工作時間是指法定工作時間。它反映出能利用的工作時間的最大值,是考核企業工作時間利用程度充分與否的標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文件規定,員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小時數分別調整為20.92天和167.4小時。
4.缺勤時間。缺勤時間是指在制度工作時間內由于個人原因沒有上班的時間。缺勤時間分為全日缺勤和非全日缺勤兩類,前者是指員工在一個工作日中都未上班;后者是指員工在一個工作日中,僅有幾個小時末上班,其他時間上班。
5.出勤時間。出勤時間是指在制度工作時間內,員工實際上班的時間。
6.停工時間:停工時間是指在制度工作時間內,由于企業的原因造成員工上班但沒有從事生產活動的時間。如由材料供應中斷、動力不足、檢修設備、任務安排不足、等待圖紙和設計更改等原因造成員工無法從事生產作業活動的時間。但是,如果企業預先知曉這些原因,將公休日與工作日調換使用,。則工作日休息不算停工時間,公休日工作不算加班時間。
停工時間又分為停工被利用時間和停工損失的時間。停工被利用時間是指停工后員工被安排從事非本職的其他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表明企業為避免或減少經濟損失,積極組織安排員工從事其他生產性工作的情況。但需注意,如果企業安排員工從事的是非生產性活動,則不能稱被利用,不能計入停工被利用時間內。
7.非生產時間。非生產時間是指在制度工作時間內,員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安排其從事非生產性活動的時間。如占用生產時間的選舉、黨團組織活動、開會、參觀和各種公益活動等。;
8.制度內實際工作時間。制度內實際工作時間是指在規定的工作時聞內,員工出勤后實際從事生產作業活動.的時間,它是工作時聞的核心部分。實際工作時間是制度內從事本職工作時間與停工被利用時間之和,即在規定的工作時聞內,實際從事本職生產性工作的時同與停工被利用從事其他非本職生產性工作的時間之和。
9.加班時問。加班時間是指在規定工作時間以外,由于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企業安排員工實際從事生產作業活動的時聞。
10.全部實際工作時間。全部實際工作時間是指員工在規定工作以內和以外,實際從事生產作業活動的時間總和。
重點推薦: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員考試備考專題|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員章節串講筆記匯總
課程輔導:為方便廣大學員充分備考,233網校“2013年人力資源管理師HD高清課件”開始招生,輔導課程:VIP班,套餐班,精講班,預測班,應用技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