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辨析題
五、簡答題
3.答:一般認為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對于該定義,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態度經常表現為趨避、喜惡等,這些傾向性可以影響某些行為的出現,但又不是一一對應的。
第二。態度不同于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
第三。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改變的。
4.(1)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型教師轉到“激趣、啟思、導疑”型教師;
(2)由命令主導型教師變為指導幫助型教師;
(3)由被動闡釋、執行型教師轉向主動研究、決策型教師;
(4)由單一學科型教師轉向綜合專家型教師。
5.(1)遺忘是記憶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2)遺忘原因:一是干擾,分前攝干擾和倒攝抑制;另一種觀點是與提取失敗有關。
6.(1)高尚的動機與低級的動機;
(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3)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