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10分)
1.斯金納認為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某一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
2.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 ( )
3.定勢對遷移只起阻礙作用。 ( )
4.符號學習就是詞匯學習。 ( )
5.技能是一種本能行為。 ( )
6.元認知調節策略與監視策略無關。 ( )
7.擁有某一領域豐富的知識經驗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 )
8.品德是個體的先天稟賦。 ( )
9.行為塑造法的優點是可使獎勵的數量與學生良好行為的數量、質量相適應。 ( )
10.教師可用相同的課堂管理模式對待不同性質的班級。 ( )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2分,共10分)
1.非正式群體
2.標準參照評價
3.教學內容
4.自我意識
5.意義學習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學習的概念?
2.簡述教師的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3.簡述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
4.班級規模對課堂管理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六、論述題(共10分)
試分析行為目標的陳述須具備的要素。
七、案例分析題(共10分)
為了把課上得更生動形象,李老師今天帶來了不少直觀教具,有標本、圖片,還有實物。進教室后,他把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掛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課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結果并非如此。
請用注意的有關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