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規則學習是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而此處涉及三個概念及其關系,故選B。
2.B【解析】動機會促進人產生某種活動。
3.A【解析】模象直觀的對象可以人為制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實物直觀的局限,擴大直觀的范圍,提高直觀的效果,因此是現代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4,C【解析】題干是對諧音聯想法的名詞解釋。
5.D【解析】由問題解決的基本特征可知前三項均不符合問題解決的特征,只有D符合。
6.D【解析】此階段的兒童不能將自己與周圍環境分開,把外部環境看作是自我延伸,按自己的想象去執行規則。
7.B【解析】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著最為重要的影響。
8.C【解析】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6~11歲兒童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勤奮感對自卑感。
9.A【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認為,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
10.A【解析】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量化資料的常用工具。
二、多項選擇題
11.ABCDE【解析】凡是能承載和傳遞教學內容的都是教學媒體。
12.ABDE【解析】程序教學的原則除此四條外,還應有“反應后即刻反饋”。
13.ABCD【解析】氣質不是習得經驗,不能遷移。
14.ABCDE【解析】凡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因素,都是資源管理的內容。
15.BDE【解析】認知失調與定勢是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16.ABDE【解析】一般認為發觀教學要經歷創設情境、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和獲得結果四個階段。
17.ABCE【解析】D不是根據紀律的成因劃分的。
18.ABE【解析】柯克將弱智兒童分為可教育、可訓練和嚴重的智力落后三類。
19.ABCD【解析】評價不屬于交互式教學模式要傳授給學生的學習策略。
20.ABCE【解析】D不是一種行為。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