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71、回答71-78題
張某,女,重點班學生,性格內向,近一年來情緒低落、失眠,對什么都沒興趣,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癥狀常以半個月左右為一周期。暑假結束后學校開學,自感問題加重,痛苦不堪。因為父母工作關系,張某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學階段成績一直很不錯,后保送進入中學重點班,仍由爺爺奶奶陪同住學校外面,成績中游。跟爸爸不是經常溝通,爸爸很專制,沒有共同語言,有時候想主動與他交流,但是每次一到那個時候就說不出口,每次效果都不太理想;媽媽就更不用說了,盡量不和她見面,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快10個月了,因為她太多管閑事了,初一剛開始的時候,她偷看日記,還把它復印下來,要拿去給老師看,幸好被張某發現。初一的暑假過得很難受,很空虛,成績平平。張某平時和同學關系也不太好,都上初二了,班級里還有十幾個同學沒說過話,怕主動打招呼結果別人沒反應,那會很尷尬,所以也不太想和他們接近。平時就和三四個同學比較談得來,但是最近老是感覺好朋友之間“吃醋”。張某說話處事節奏較緩慢,性格較內向,內心較有思想,但說話時不太敢看別人眼睛,交流時顯得很被動和矜持。
持久的心境低落,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 )
A.焦慮
B.抑郁
C.恐怖
D.強迫
72、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現在最需要滿足張某的(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歸屬與愛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73、張某出現以上情況,是和她所處的年齡階段特點有關系的。張某所處的年齡階段具有( )特點。
A.心理斷乳
B.危機時期
C.叛逆心理
D.心理自我成熟
74、埃里克森認為在這個時期應重點培養學生的( )
A.勤奮感
B.自我同一性
C.主動感
D.信任感
75、回答75-82題。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曾有人設計“拾柴火”的自然實驗,實驗對象是保育院的40個學生。實驗是在冬天晚上進行的。實驗者把濕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較遠的山溝里,要求學生必須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則隱蔽在一旁觀察孩子們的動靜。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結果發現有的孩子是興高采烈地到山溝里去了;有的則邊走邊發出怨言;有的不敢走遠,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濕柴。后來實驗者對他們講了有關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溝里取柴的人漸漸多了。經過幾個月的教育和觀察,發現有20個孩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此了解到孩子們的性格差異,有的勇敢主動,有的畏縮圖方便;有的動搖,有的則是膽怯。而他們的性格是可以通過教育改變的。
該案例運用了教育心理學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現場實驗法
B.調查法
C.教育經驗總結法
D.個案法
76、教育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
A.客觀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系統性原則
D.實踐性原則
77、榮格將人的性格分成( )。
A.獨立型
B.內向
C.順從型
D.外向
78、在教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視早期性格習慣的培養
B.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C.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D.鼓勵學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