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際交往的態度與技能
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個體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成功發展以及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前提。
實現良好的人際交往,自然就要了解和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態度,這樣才能保證人際交往的暢通無阻,為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打下基礎。
一、良好人際交往的態度
(一)尊重
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尊重別人就是在心理上承認別人的價值、人格和尊嚴,承認別人的獨特性和唯一性,把別人看成是和自己一樣平等的。如果在與他人交往中,試圖命令別人、居高臨下,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從而蔑視、小瞧他人等行為,會造成不尊重對方的局面,使對方的自尊受到傷害,不愿意再交往下去。人們在價值觀、人生觀、生活方式、情感特點與行為模式等許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應該承認這些存在,并視其為合理。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這樣就不會隨便否定他人的意見或看法,不會把自己的意志、觀點強加于他人,別人就會感到你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二)寬容
在人際交往時既不能用一種標準去要求他人,也不能太苛求他人,要學會寬容,求同存異。不會寬容他人也同樣得不到他人的寬容。《尚書•陳君》上說:“有容,德乃大。”要能寬容別人,首先要理解別人,學會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而真正理解別人、為別人著想又要多交流,深入了解各自的性情、愛好和價值觀念,這樣才不至于在出現問題后無端懷疑,引發不必要的糾紛,有利于形成寬容和諧的交往氣氛。
(三)真誠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點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以誠待人、襟懷坦白。在一種互不誠實的關系中,人們往往把真實的感情埋在心里,與別人交往時缺乏真情,常常是表面的應付,這就導致了雙方的關系停滯不前。
(四)理解
雖然人們喜歡那些在人生態度、價值觀、人格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和自己相似的人,但無法避免與那些和自己相差很多的人相處共事。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矛盾、不和諧,并不完全是因彼此間的思想分歧、道德水準相差太懸殊造成的,更多的是因為不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有效地理解和溝通可以增進相互間的關系。相反,如果一個人遇事只想著自己,只按照自己的感情用事,不懂得體恤別人,那么肯定會造成和他人的關系不融洽。
(五)給予愛
有了愛才能使人感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因此,愛是人內在的、不可缺少的高級需求,甚至可以說是人的追求。既然愛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重要,那么為何不去愛別人呢?內心充滿愛的人往往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能坦然地贊賞別人和接受別人,而且觀念開放,他們內心深處常懷有深厚的感情,能同情、理解、包容他人。這種愛的力量,不但能給予別人幸福和滿足,而且還能激發人們豐富的感情、凈化自己的心靈,并使人獲得更多的友誼和人間親情。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愛的能力,多給別人幾許溫暖,自己也會從中獲得幸福。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