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格特征
【內容提要】
本章闡釋了人格和能力的定義、特點、結構、發展、測驗。介紹了氣質的類型、特質理論、性格的結構、類型,并分析了能力、性格、氣質三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了健康人格的標準及健康人格行為方式的特點;歸納了中學生不良行為問題的矯正措施。
【學習目標】
1.識記人格、能力、氣質、性格、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健康人格等基本概念。
2.理解能力發展的個體差異。
3.理解人格特征的相互關系。
4.理解掌握健康人格的標準及健康人格行為方式的特征。
5.運用具體事例論述,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矯正中學生不良行為習慣。
第一節 概 述
人格是一種心理特性,它是每個人在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各自獨特的風格。人格是一種內在的組織與結構,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個體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的所有心理品質或特征的總和。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一詞譯自英文“personality”,源自拉丁文“persona”,其本意是指古希臘羅馬時代戲劇演員在戲臺上扮演角色時所戴的面具。這種假面具表現劇中人物的身份及心理的某種典型性,如高傲的人、狡猾奸詐的人等。把面具原義引申為人格,實際上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在生活舞臺上表現出的各種行為,表現于外給人的印象特點或公開的自我;二是指個人蘊藏于內部的特點,即被遮蔽起來的真實的自我。概括地說,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從人格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格具有如下的一些特性:
1.獨特性。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又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發育成長起來,因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特點,沒有哪兩個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構成了人格的獨特性。心理學家著重于個別差異的研究,但也承認,生活在同一社會群體中的人,也會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心理學家同樣重視對這些共同特征的探討。人格特征的獨特性和共同性的關系就是共性和人格的關系,人格中包含著共性,共性又通過人格表現出來。
2.整體性。人格的整體性是說,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種心理特征彼此交織,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它雖然不能直接觀察得到,但卻表現在行為中,讓人的各種行為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是一個整體,體現了其獨特的精神風貌。
3.穩定性。由各種心理特征構成的人格結構是比較穩定的,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是一貫的,是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這就是人格的穩定性。那些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屬于一時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稱其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內向的人因為喝了些酒比較興奮,一時話多了點,并不表明這個人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實際上,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和一個人的發育成熟,他的人格特點也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
4.功能性。外界環境的刺激是通過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也就是說,人格對個人的行為具有調節的功能。因此,一個人的行為總會打上他的人格烙印。同樣面對挫折,性格堅強的人不會灰心;怯懦的人則會一蹶不振。一事當前,有人先從大局出發;有人則首先考慮自己的得失,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損害社會和集體的利益。所以,人格不僅能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
5.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形成的。然而,一個人的人格必然會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文化的特點,他受到的教育的影響。這說明人格的社會制約性。但是,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又是大腦的機能,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經系統的成熟為基礎。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