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中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
剛進入中學的中學生要面對新的伙伴、新的集體、新的教師,針對這些不同的交往對象,他們需建立新的交往模式,通過正確的交往態度和方式形成的人際關系有助于維護他們正常的學校生活。
一、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中學生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基本的社會性需要。進人中學后,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小學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交往的實質上看,既有情感定向性,又有目的定向性。
(一)強烈的交往需要并渴望獨立
幼兒時的交往是由家長陪著,缺乏獨立性,依賴性較強;小學時的交往是學生主動打招呼,不用家長陪,既想獨立又有依賴。此時,他們交友的情感性明顯。但是,進人中學的中學生需要與新的伙伴、新的集體、新的教師建立新的交往模式。中學生人際交往目的更突出,具有擺脫依賴性、獨立性增強的特點。
(二)采取自主獨立的行為傾向,關注自我發展
1.注意自我形象,并且開始自我觀察,思考自己的特點,同時也更加留意別人,目的是把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同別人比較。
2.常把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當成一種束縛,心中潛意識地把自己當作成人,渴望自己獨立成長,但現實又不允許,所以束縛就成為一種“必然”。
3.十分需要伙伴與友誼,以補償失去的對父母的依賴。
4.渴望獨立、顯示自我是中學生自我價值的表現形式。因此,同伴的表揚、贊美與鼓勵通常比教師的教育更起作用。
(三)趨向關系性交往
1.中學生自我主體性評價的進一步增強。中學生不再像小學那樣傾向于選擇與品行好、常得到老師與家長欣賞和贊美的孩子交往,而是選擇與脾氣相投、相互理解、話語投機、彼此有好感的同學交往。
2.中學生交往帶有明顯的情感性的同時,又有了很強的目的性。例如,想把數學成績搞上去,有意、有目的地與數學教師套近乎。
3.不少學生把對自己發展有幫助、有益作為自己選擇朋友的標準,雖然可能此人并不是自己完全接受的人。這一點標志著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
(四)喜歡與異性交往
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意識覺醒,這是指青少年開始意識到兩性的差別和兩性的關系,表現為對自己變化的性特征感到害羞和不安、對異性的變化表示好奇和關注等。與異性交往的發展階段如下:①無性意識階段(0~5歲),相當于幼兒階段,男孩、女孩在一起玩耍,無性意識。②疏遠階段(7~12歲),相當于小學階段,男女生在生理上發生急劇變化,因而引起青少年對性問題感到害羞、靦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不愿接近異性,彼此疏遠和男女界限分明等特征。③吸引階段(14~18歲),相當于中學階段,男女生之間會產生一種情感的吸引,開始喜歡一起學習、娛樂,性意識朦朧,帶有一些神秘色彩。④戀愛階段(18歲以上),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生理上的進一步成熟及社會生活的影響,愛情種子開始在青年學生心中萌生。這個時期多為內心隱蔽的愛情,多以精神內容為主,重視純潔的感情。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