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需要一定的技巧,講究一定的方法,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個人修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下面從中學生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交往對象來談談中學生應如何和同學交往,如何與老師、家長搞好關系,以及如何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
(一)對待同學朋友
1.平等互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有理性的主體,都有自己的尊嚴。在學校,同學問的交往應是以平等互助為基礎的學習合作的過程。在交往中,不管性別、條件、地位如何,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并沒有尊卑優劣之分。因此,樹立平等交往的觀念是正常交往產生和發展的出發點和基本要求。
2.悅納他人。與人相處融洽首先要會欣賞對方,每個人都有其閃光點,要善于發現,這一點很重要。在世界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而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對他人過于苛求。如果固執地追求完美的人,容不下對方哪怕是一點點的失誤,那么你會失去朋友、失去友誼。因此,在交往中,中學生要將心比心,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多體諒和寬容他人。
3.真誠待人。真誠是良好人際關系的開端,在真誠的基礎上才有合作。在交往中總免不了相互議論和評價,但評價必須符合實際,態度要真誠,而不能口是心非、無中生有、嫉妒誹謗。那樣的話很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不利于交往的順利發展。
4.主動認錯。在交往中難免產生摩擦和小矛盾,因而在問題發生后應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也會感化對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恢復原有的交往。要特別指出的是,主動承認錯誤并不會降低自尊,反而只能增加你的自尊,對方會因為你的勇氣而敬佩你。
5.頻繁交往。人際關系要密切,彼此有一定的交往是前提。原來關系密切的兩個人,后來由于交往少了,關系可能淡漠下來。反之,原來并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于經常在一起活動,關系也可能密切起來。因此,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不妨主動找同學聊天,討論問題,交換意見,互相傳遞信息,還可以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這些都可以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和信任。在這種交往中,對方會從中感到愉快,加深彼此的情感聯系,彼此的關系也就容易密切。
(二)對待父母老師
1.尊敬。尊敬是中學生與父母、老師交往最起碼的要求。尊重父母和師長,認清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責任,才能接受教師和父母的教育,才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從而為中學生與老師、父母的和諧相處打下良好基礎,為正確處理矛盾鋪平道路。例如,學生在老師錯怪自己時應采取正確的態度,包括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采取沉默態度,但不要逆來順受;向老師敘述真相、解釋原因、消除誤會也是正確的態度。
2.理解。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增多了。這個時期,中學生通常與父母觀念不一致,從而導致矛盾、爭吵,甚至出走。有人說,這就是學生與家長之間不可逾越的“代溝”。其實,這樣的“代溝”即使存在也可以用手、用心去把它填平。對此,有些子女認為父母干涉了自己的自由。這種時候,如果能理解父母一片赤誠的愛心,再捫心自問:自己又有多少社會經驗?也就能心平氣和地對待父母了。所以,要別人理解自己,首先自己就要理解別人。
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要有諒解之心,處事要寬容、大度,主動與老師交流,及時澄清誤會。解決問題的最根本的辦法是主動、及時、誠懇地向老師解釋清楚。
3.溝通。中學生要很好地分析一下,如自己與父母的分歧是非原則性的,并且自己確實是對的,那么可以推心置腹地與父母交換看法,爭取父母的理解,要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三)對待異性朋友
在中學生的人際交往中,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自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女同學正常的交往,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而且男女交往也是他們今后走上社會所必需的。異性同學之間健康、積極的交往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健康、文明。異性同學之間說話要文明,切忌粗話、臟話;舉止要大方,對待異性不要打打鬧鬧、隨便輕浮;尊重對方,不可拿對方開心取樂,甚至不尊重異性感情。
2.選擇場所與時間適當。異性同學交往,不可在陰暗偏僻場所;不可在晚上單獨交往;到異性宿舍,應得到允許且不應停留過長時間。
3.保持一定距離,男女異性交往本身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力,但男、女中學生接觸應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這也是一種禮貌。
中學生應積極、健康、大膽地與異性交往,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而作為教育者則要引導中學生在交往中注意遵循以上原則,使這種交往有益、適度,避免中學生“早戀”甚至越軌行為的出現。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