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位青年教師在進行公開課《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課文第二段第三層寫秋天獵人獵熊的果敢,但一名學生沒有按要求歸納獵人果敢的特點,而是說獵人殘忍的同時指出獵人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原本課文中這一段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這位教師并不因為學生當著聽課教師的面提出不同的觀點而氣惱或逃避,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全班學生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推翻了課文的觀點。問題:請對這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25、在教學《找駱駝》一文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意思后,教師提出:商人找到駱駝后,回來的路上再遇到老人,會對老人說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后,想法很多,例如:
(1)對老人說:“謝謝.對不起,我錯怪你了。”(2)不和老人說話,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個老頭,閑著沒事干,出來瞎溜達啥?等等。
學生說第一種想法時,教師引導他們從書上找理由,學生較快說出。當學生說到第二種想法時,教師問:“你的理由是什么?”
“對,我童話書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壞蛋。”又一個學生說。
“那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商人,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教師試圖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說出:“老人幫你找到了駱駝,你應該謝謝他。”之類的話,可是學生卻說:“這個壞蛋,打他一拳,讓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問題:請用學習方式的有關理念對以上材料進行簡單評析。
同類試題推薦:
5套2014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