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學生認知發展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認知發展理論由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
2.B【解析】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形式運算階段大約從11歲開始,中學生基本處在這一階段。
3.D【解析】處于形式運算階段的中學生,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做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應。
4.C【解析】兒童可以從具體事物中獲得表象從而進行邏輯思維,屬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中的第三個階段——具體運算階段。
5.B【解析】青春期自我認識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注自己形象上,強烈地關注自己的高矮、胖瘦、著裝等,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打扮的反應。
6.A【解析】一切知覺都具有選擇性,這就是說,沒有“一般的”知覺,任何知覺都符合一定的目的、任務。中學生知覺的有意性、目的性的發展,首先表現在知覺的選擇性上。
7.A【解析】形式邏輯思維是個體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初級形式。中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其概念、推理和邏輯法則的運用能力這三個方面的發展特點上。
8.D【解析】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主要從思維品質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入手。
9.C【解析】據心理學家統計,13~16歲的初中生可以讓注意力穩定在15~20分鐘左右。
10.A【解析】認知發展就是指個體在知覺、記憶、想象、學習和思維等方面的發展。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伴隨著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變化表現在量與質兩個方面。
11.A【解析】中學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
12.A【解析】圖式即認知結構。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不是一種數量上簡單累積的過程,而是認知結構不斷重建的過程。
13.A【解析】感知運動階段的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
14.C【解析】在具體運算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
皮亞杰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于抽象概念,屬于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15.C【解析】抽象邏輯思維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它是高級的思維方式。
16.A【解析】兒童去尋找被拿走的玩具,說明他知道玩具只是不在眼前,但確實存在,說明其已經獲得了客體永恒性,所以其思維處于感知運動階段。
17.D【解析】“守恒”概念的形成是認知發展到具體運算階段的標志。
18.B【解析】思維品質,實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
19.C【解析】麗麗不能從她哥哥的角度思考問題,體現了自我中心的思維特點。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認知發展就是指個體在知覺、記憶、想象、學習和思維等方面的發展。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伴隨著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變化表現在量與質兩個方面。
認知發展的特征為:
(1)中學生認知結構體系基本形成。
(2)中學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
(3)認知與情感、意志、個性得到協調發展。
2.【參考答案】
認知發展理論由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他從邏輯學引進“運算”的概念作為劃分智慧發展階段的依據。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借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2)前運算階段(2~7歲)。
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但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思維不具有可逆性,同時以自我為中心。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在本階段,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恒性、脫離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人)。
處在形式運算階段的中學生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能夠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
3.【參考答案】
(1)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與任務。
(2)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3)指導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和技能。
4.【參考答案】
(I)記憶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時間記憶廣度接近成人。
(2)對直觀形象的材料記憶要優于抽象材料,對圖形記憶要優于詞語。
(3)有意記憶逐漸占主導地位。
(4)理解記憶成為主要記憶手段。
(5)抽象記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5.【參考答案】
(1)明確記憶目的,加強記憶自覺性。
(2)正確組織復習和練習。
(3)在理解基礎上記憶。
(4)讓多種感官參加記憶活動。
(5)對記憶結果進行自我檢查。
6.【參考答案】
(1)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地位,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成熟。
(2)形式邏輯思維逐漸發展,在高中階段處于優勢。
(3)辯證邏輯思維迅速發展。
7.【參考答案】
(1)遵循思維規律,提高思維能力。
中學生思維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邏輯思維,而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由“經驗型”上升為“理論型”。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2)加強對思維品質的訓練。
思維品質,實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主要從思維品質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人手。
8.【參考答案】
(1)中學生對字詞概念的理解逐漸能夠把握本質。
(2)中學生對語法結構的掌握逐漸豐富。
(3)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迅速提高。
9.【參考答案】
(1)注意的目的性逐漸增強并趨于成熟。
中學生的無意注意不斷發展和深化,興趣愛好逐漸穩定,注意的發展始于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占優勢地位;注意的特征存在個體差異性。
(2)注意品質不斷改善。
中學生的注意穩定性提高,但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注意廣度接近成人,但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轉移能力還不夠成熟。
10.【參考答案】
(1)充分運用中學生的無意注意。
(2)積極調動中學生的有意注意。
(3)引導中學生在兩種注意間進行轉換。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劉某是初中二年級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處在這一時期的中學生開始對自己的身邊世界和自身個性品質等方面進行關注和評價,進而產生模仿行為。
(2)認知發展理論由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所提出,被公認為20世紀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理論。皮亞杰認為認知發展不是一種數量上簡單累積的過程,而是圖式(即認知結構)不斷重建的過程。他從邏輯學引進“運算”的概念作為劃分智慧發展階段的依據。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
2.【參考答案】
中學生認知結構的各種要素迅速發展,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認知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
由于理論思維和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的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離不開情感、意志和個性等,它們總是相互作用的。情感、意志、個性等對認知活動起定向、發動、維持和調控的作用。
特別推薦: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 手機APP下載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