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學生情緒發(fā)展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情緒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是人各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
2.C【解析】恐懼是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境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
3.C【解析】小華即將上考場,有點激動或者焦慮,這種情緒伴隨內臟器官和內分泌腺的生理變化,因此屬于生理喚醒。
4.B【解析】基本情緒主要有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5.B【解析】心境是一種微弱、彌散和持久的情緒,也即平時說的心情,具有長期性和彌散性。
6.C【解析】“情急生智”是在突發(fā)狀態(tài)下產生的,當人們遇到這種突發(fā)情況時,快速決定,做出智慧的反應,就是應激的過程。
7.B【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在不同的心境狀態(tài)下,同種事物被個體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色彩。
8.D【解析】激情是由某個事件或原因引起的當場發(fā)作,情緒表現(xiàn)猛烈,但持續(xù)的時間不長,并且牽涉的面不廣。
9.A【解析】激情是一種爆發(fā)式的、猛烈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如狂喜、暴怒、恐懼、絕望、劇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現(xiàn)。
10.A【解析】突發(fā)事件下的情緒狀態(tài)是應激,之所以屬于應激而不屬于激情是由于其不是爆發(fā)式的、猛烈的。
11.C【解析】突發(fā)性災難引起的情緒一般是應激。
12.B【解析】理智感主要表現(xiàn)為好奇心、求知欲、質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強烈愿望等。在解決疑難問題時,就會產生喜悅的情感。
13.B【解析】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求知欲是探究真理時表現(xiàn)的情感,因此屬于理智感。
14.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據(jù)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規(guī)范評價自己或他人言行時所產生的內心體驗,詩句表現(xiàn)了一種崇高的憂國憂民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15.B【解析】激情是一種爆發(fā)式的、猛烈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如狂喜、暴怒、恐懼、絕望、劇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現(xiàn),它往往帶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較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
16.B【解析】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17.A【解析】根據(jù)伊扎德確定基本情緒的標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人類具有8~11種基本情緒。
18.A【解析】情緒的維度是指情緒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緒的動力性、激動性、強度和緊張度等方面。
19.D【解析】馮特,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的創(chuàng)立者,提出了情緒的三維度理論。
20.C【解析】坎農認為外界刺激引起感覺器官的神經沖動,傳至丘腦,再由丘腦同時向大腦和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發(fā)出神經沖動,從而在大腦產生情緒的主觀體驗而由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產生個體的生理變化。
21.D【解析】兩因素情緒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
22.D【解析】情緒的兩極性可表現(xiàn)為肯定的和否定的對立性質,如滿意和不滿意、喜悅和悲傷、愛和憎等。兩極性也可表現(xiàn)為積極的(或增力的)和消極的(或減力的)兩方面。前者可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后者則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兩極性也可表現(xiàn)為緊張和輕松(緊張的解除)。兩極性還可表現(xiàn)為激動和安靜。
23.B【解析】情緒的動機一分化理論主要以伊扎德為代表,該理論是以情緒為核心,以人格結構為基礎,論述情緒的性質與功能。
24.C【解析】移情又叫轉移,是指個體為達到減輕、消除不良心境所采取的一種轉移行為,達到心態(tài)平衡,如消遣轉移、繁忙轉移、開闊轉移、歡娛轉移。
25.C【解析】幽默是指對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它沒有個人的不適及沒有不快地影響別人情感的公開顯露。它與詼諧、說笑話還不完全一樣。幽默仍然允許一個人承擔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詼諧、打趣的話卻引起分心或使人從情感的問題上移開。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情緒是人各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情緒可以分為快樂、憤怒、恐懼、悲哀四種類型。
2.【參考答案】
(1)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彌散和持久的情緒,也即平時說的心情。
(2)激情。激情是一種猛烈、迅疾和短暫的情緒,類似于平時說的激動。
(3)應激。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3.【參考答案】
美國心理學家克雷奇、克拉奇菲爾德和利維森等人把情緒分為以下四類:
(1)原始情緒,包括快樂、憤怒、恐懼、悲哀等情緒。
(2)與感覺刺激有關的情緒,包括疼痛、厭惡和輕快。這類情緒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
(3)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包括成功的與失敗的情緒、驕傲與羞恥、內疚與悔恨等,這些情緒決定于一個人對自身行為與客觀行為標準的關系的知覺。
(4)與他人有關的情緒,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種類似乎無限繁多,按照積極的與消極的維度,可以把它們分為愛和恨兩個大類。
4.【參考答案】
(1)情緒與情感的聯(lián)系。
情緒和情感作為一種主觀體驗,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但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情緒和情感是兩種難以分割而又有區(qū)別的主觀體驗。從廣義而言,情感與情緒一樣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從狹義而言,它不同于情緒,是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一種比較復雜而又穩(wěn)定的態(tài)度體驗。
(2)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①從需要角度看,情緒是和有機體的生物需要相聯(lián)系的體驗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級的社會性需要相聯(lián)系的。
②從發(fā)生角度看,情緒發(fā)生較早,為人類和動物所共有;無論從種系或是個體發(fā)展來看,情感體驗都發(fā)生得較晚,是人類所特有的,是個體發(fā)展到社會化進程的一定階段才產生的。
③從穩(wěn)定性程度看,情緒永遠帶有情境的性質;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穩(wěn)固性和長期性,穩(wěn)固的情感體驗是情緒概括化的結果。
5.【參考答案】
詹姆士一蘭格理論強調情緒的產生是植物性神經活動的產物,即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因此,后人稱他們的理論為情緒的外周理論。但是,他們片面強調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忽視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6.【參考答案】
情緒ABC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建。他認為激發(fā)事件A只是引發(fā)情緒和行為后果C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fā)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
7.【參考答案】
(1)憂郁。憂郁是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指一個人呈現(xiàn)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xù)的憂郁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2)恐懼。在中學生中,社交恐懼癥和“恐學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中學生的社交恐懼癥常常來源于早期社交經驗缺乏或社交挫折。“恐學癥”又稱學校恐懼癥,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xiàn)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
(3)孤獨。中學生青春期后會感到特別孤獨的原因是: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關自己和社會的各種信息紛至沓來,需要經過不斷思考,最后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
(4)憤怒。憤怒是一種消極的感覺狀態(tài),一般包括敵對的思想、生理反應和適應不良的行為。中學生由于思維片面、偏激,比較容易沖動,自控能力較差,容易產生憤怒情緒。
8.【參考答案】
(1)情緒的自主性。
(2)情緒活動的豐富性。
(3)情緒體驗的跌宕性。
(4)情緒變化的兩極性。
9.【參考答案】
(1)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正確反映一定的環(huán)境的影響,善于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緒的學生能對引起情緒的刺激做出適當強度的反應。
(3)有良好情緒的學生應該具備情緒反應的轉移能力。
(4)良好的情緒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10.【參考答案】
(1)增強中學生的自信心。
(2)培養(yǎng)中學生的情緒自知力和挫折承受力。
(3)幫助中學生掌握情緒、情感調節(jié)的方法。
(4)充實中學生的精神生活。
11.【參考答案】
(1)敏銳覺察情緒。
(2)平和接納情緒。
(3)正確調整情緒。
(4)有效表達情緒。
(5)保持和創(chuàng)造快樂情緒。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因為老師始終認為“我”是一名后進生,再怎么努力學習都沒有用,于是“我”心灰意冷,放棄了學習。
(2)中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有憂郁、恐懼、孤獨和憤怒。“我”被嘲笑后情緒變?yōu)閼嵟瑳Q定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后情緒極為高興,可是被老師懷疑后,情緒變?yōu)閼n郁,對學習產生恐懼。
2.【參考答案】
(1)小明出現(xiàn)了“恐學癥”。“恐學癥”在中學生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xiàn)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
(2)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幫助小明擺脫困境:
①幫助小明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與思想準備。
②幫助小明確定適當?shù)谋ж撍剑锤鶕?jù)實際情況確定適當?shù)哪繕恕?BR>③幫助小明適度感受挫折,鍛煉其挫折承受力。
④幫助小明分析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措施。
特別推薦: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jié)難易分析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jié)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 手機APP下載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