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2.B【解析】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智力正常;情緒適中;意志品質健全;人格統一完整性;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和諧;社會適應良好;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征。
3.A【解析】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4.C【解析】抑郁癥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5.D【解析】抑郁癥表現為情緒消極悲觀,精力減退,行為消極,認識傾向消極,身體不適。D項是焦慮癥的表現。
6.A【解析】大多數抑郁癥學生能經治療或不經治療而逐漸恢復正常,但也有人有復發的傾向。目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
7.B【解析】恐懼癥原稱恐怖性神經癥,是指患者對外界某些處境、物體或與人交往時,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與緊張不安,可致臉紅、氣促、出汗、心悸、血壓變化、惡心、無力甚至昏厥等癥狀,因而出現回避反應。
8.D【解析】根據恐懼的對象,恐懼癥大致分為三類:廣場恐懼癥、社交恐懼癥、特定恐懼癥。患有特定恐懼癥患者的恐懼局限于特定的情境,例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動物,害怕雷鳴、黑暗、飛行、封閉空間、進食某些東西、目睹流血或創傷等。
9.D【解析】恐懼癥的治療方法有情境治療、認知療法、森田療法和藥物療法。
10.C【解析】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比如快考試了,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
11.D【解析】苯丙胺屬于精神刺激類藥物,容易讓人興奮,是興奮劑的成分,不能用于治療焦慮癥。
12.C【解析】強迫癥表現為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李欣的情況屬于強迫行為,即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檢查、反復洗手、反復計數以及某些儀式性動作等,明知不對,但無法控制自己。
13.D【解析】反復出現自己不能控制的行為或觀念的神經癥是強迫癥的具體表現。
14.B【解析】強迫行為是強迫癥的表現,主要是指產生一系列呆板、機械的重復行為,在受到他人干涉時,就會感到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王明反復檢查門是否上鎖的行為就是強迫行為的表現。
15.C【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汪娟的行為屬于強迫行為。
16.A【解析】焦慮是以與客觀威脅不相適合的焦慮反應為特征的神經癥。比如快考試了,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小強的癥狀屬于典型的考試焦慮癥。
17.D【解析】強迫行為是強迫癥的表現,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檢查、反復洗手、反復計數以及某些儀式性動作等,明知不對,但無法控制自己。
18.A【解析】這屬于強迫癥的狀況,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孫斌的情況屬于強迫觀念,即患者反復想象、回憶、思考一些想法,明知沒有必要、毫無意義,卻不能克制。
19.D【解析】行為矯正不屬于心理方面的治療方法。
20.A【解析】考試焦慮癥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單純處理好學生的心態遠遠不夠。A項說法過于絕對,是錯誤的。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I)智力正常。
(2)情緒適中。
(3)意志品質健全。
(4)人格統一完整性。
(5)自我意識正確。
(6)人際關系和諧。
(7)社會適應良好。
(8)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征。
2.【參考答案】
(1)自我概念發展問題。
發展心理學家認為,青春發育期進入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進入青春期,由于生理發育的加速和性發育走向成熟,他們感到不適應,出現不平衡的感受及種種矛盾和困惑。
(2)學業發展的心理問題。
①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②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
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③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嚴重。
(3)人際交往的心理問題。
①與教師的關系問題。
②與父母的關系問題。
③與同學的關系問題。
3.【參考答案】
(1)情緒消極悲觀。
程度較輕的中學生會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凡事缺乏興趣,感到“心里有壓抑感”“高興不起來”;程度重的可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常訴說“活著沒有意思”“心里難受”等。
(2)精力減退,行為消極。
患者可能會反饋大腦反應遲鈍,或者記憶力、注意力減退,學習或者工作能力下降,或者猶豫不決,缺乏動力,什么也不想干,以往可以勝任的工作、生活現在感到無法應付。
(3)認識傾向消極。
中學生不僅開始自我評價降低,有時還會將所有的過錯歸咎于自己,常產生無用感、無希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甚至開始自責自罪,嚴重時可出現罪惡妄想、反復出現消極觀念或者行為。
(4)身體不適。
很多中學生會伴有食欲下降或者亢進、體重減輕或者增加,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過多,還有一些中學生會出現性欲減退,女生會出現月經的紊亂。
4.【參考答案】
大多數抑郁癥學生能經治療或不經治療而逐漸恢復正常,但有人有復發的傾向。目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
(1)藥物治療的特點是起效相對較快,療效比較確定,適合于中度、重度抑郁癥學生。抗抑郁藥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郁障礙的主要藥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隨的焦慮、緊張和軀體癥狀,有效率為60%~80%。
(2)心理治療適合急性期無消極觀念的輕、中度抑郁癥,以及各類抑郁癥急性期癥狀控制后的鞏固和維持治療,可以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3)物理治療包括改良電休克治療以及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改良電休克治療是有嚴重消極自殺言行、抑郁性木僵患者首選的治療,其見效較快,療效好。重復經顱刺激治療適合一些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對于一些無消極觀念的輕、中度抑郁癥適用,可以與藥物治療同時進行。
5.【參考答案】
根據恐懼的對象,恐懼癥大致分為三類:廣場恐懼癥、社交恐懼癥、特定恐懼癥。每種恐懼癥的表現如下:
(1)廣場恐懼癥又稱場所恐懼癥、曠野恐懼癥、幽室恐懼癥等。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恐懼,如廣場、密閉的環境和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恐懼發作時還常伴有抑郁、強迫、社交焦慮、人格解體等癥狀,若不有效治療,癥狀雖可波動,但一般會轉入慢性。
(2)社交恐懼癥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3)特定恐懼癥患者的恐懼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動物,害怕雷鳴、黑暗、飛行、封閉空間、進食某些東西、目睹流血或創傷等。特定恐懼癥一般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現,如果不加以治療,可以持續數十年。
6.【參考答案】
(1)遺傳因素。
廣場恐懼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尤其影響到女性親屬。某些特定的恐懼癥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懼。
(2)性格因素。
有人認為患者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怯、被動、依賴、高度內向,容易焦慮、恐懼,并有強迫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親過多的保護,成人之后,也容易發生恐懼癥。
(3)生理因素。
有人發現恐懼癥患者的神經系統的驚醒水平增高,這種人敏感、警覺,處于過度覺醒狀態。其體內交感神經興奮占優勢,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分泌增加。但這種生理狀態與恐懼癥的因果關系尚難分清。
(4)心理一社會因素。
心理一社會因素患者在首次發病前可能有某種精神刺激因素。資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事件。
7.【參考答案】
(1)情境治療。
讓學生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不斷地鼓勵學生面對這種場面,讓學生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2)認知療法。
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不斷告訴學生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學生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和與人交往的方法。
(3)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由日本森田正馬教授于1920年創立,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森田療法的治療原理是消除病人的思想矛盾,并對病人的情感施加陶冶鍛煉,使其擺脫疾病觀念,并按照患者的癥狀和體會,經常使之體驗順從自然。
(4)藥物治療。
嚴格地說,并無一種消除恐懼情緒的藥物,對單純恐懼一般沒有效果,但可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來暫時緩解單純恐懼,例如飛行恐懼。合用普萘洛爾為代表的G受體阻斷劑對恐懼癥的軀體癥狀效果很好,能減輕或者消除自主神經反應,如心悸、氣促、出汗等,降低警醒水平。
8.【參考答案】
(1)情緒癥狀。
學生感覺自己處于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有些人可能會明確說出害怕的對象,也有些人可能說不清楚害怕什么,但就是覺得害怕。
(2)軀體癥狀。
學生緊張的同時往往會伴有自主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如心慌、氣短、口干、出汗、顫抖、面色潮紅等,有時還會有瀕死感,心里面難受極了,覺得自己就要死掉了,嚴重時還會有失控感。
9.【參考答案】
(1)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指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交談建立起與學生的良好關系,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知識指導和幫助學生克服和糾正不良的情緒障礙、認知偏見以及適應問題。心理治療對緩解學生的考試焦慮,有較好的效果。
(2)藥物治療。
對于焦慮癥較為嚴重的學生,可采用藥物治療來緩解癥狀。常用來治療焦慮癥的藥物有安定類藥物(如勞拉西泮、阿普唑侖等)、抗抑郁藥(如帕羅西汀等)。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可輔助心理治療,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
10.【參考答案】
(1)強迫觀念。患者反復想象、回憶、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懷疑、窮思竭慮等。患者雖明知不可能,沒有必要,毫無意義,卻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緒緊張和恐懼。
(2)強迫行為。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檢查、反復洗手、反復計數以及儀式性動作等。患者明知不對,沒有必要反復去做,但無法控制不去做。
11.【參考答案】
(I)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首先解除學生對自己強迫癥狀的緊張和害怕焦慮,對自己的癥狀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一定要順其自然,這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其次是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適合強迫癥的心理治療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等。
(2)藥物治療。
目前的抗強迫藥物都是抗抑郁藥,而抗抑郁藥物往往也可以治療焦慮,有些抗精神病藥也可以治療抑郁、強迫,因為這些藥物都可以作用于大腦的5-HT、DA等多種神經遞質,而這些神經遞質和強迫癥、抑郁癥、焦慮癥的發生均有密切的關系。藥物主要有帕羅西汀、氟西汀等。
12.【參考答案】
(1)網絡自身的誘惑。
由于網絡豐富多彩的信息、娛樂內容,有些學生在幾次鏈接后就迷失了原來上網的目的。很多學生本來只想上幾分鐘的網,但是經過幾次鏈接之后就不由自主地被網頁上的內容所吸引;本來想再瀏覽5分鐘就結束,結果數十個5分鐘后仍不愿離開計算機。
(2)相關制度、法規不健全。
學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政府法律法規滯后,社會上“黑網吧”數量較多,都為網絡成癮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3)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缺少情感溫暖、理解,而顯現出較高的拒絕、否認和嚴厲懲罰,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溫暖和理解,轉而求助于網絡。
(4)上網者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人格缺陷、承受力較弱,成就感缺失,通過上網逃避現實,獲得虛擬的成功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等。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楊蒙的這種癥狀是一種考試焦慮問題。
(2)楊蒙的考試焦慮主要與考試失敗以及老師的批評有關系。
常用的訓練方法:①調整自我認識法;②自信心訓練法;③放松訓練法;④系統脫敏法。
2.【參考答案】
中學生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發展性心理問題;二是障礙性心理問題。發展性心理問題主要包括學業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障礙性心理問題主要包括抑郁癥、強迫癥、考試焦慮癥以及恐懼癥等方面的問題。
3.【參考答案】
(1)三毛由于犯錯被老師用錯誤的方式懲罰,自尊心受到傷害,對上學產生恐懼心理。在中學,恐學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癥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
(2)恐懼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一般有情境治療、認知療法、森田療法和藥物治療。
特別推薦: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 手機APP下載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