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學生心理輔導方法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第二是尋求發展。
2.B【解析】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調節”處理的是個人內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相互關系,調整的重點是人的內心體驗。“適應”處理的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調整的重點是人的行為。
3.D【解析】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歸納為兩個方面:學會調適和尋求發展。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4.D【解析】心理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和職業輔導。
5.A【解析】強化法又稱獎勵強化法,是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調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后果而定的。其原理為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6.A【解析】強化法是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此方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
7.B【解析】系統脫敏法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是將放松訓練和經典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
8.B【解析】系統脫敏法包括幾個步驟:①進行全身放松訓練;②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③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9.B【解析】斯金納是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奠基者。
10.C【解析】代幣法是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征性獎勵制。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
11.B【解析】小紅花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屬于代幣的一種,所以這種方法屬于代幣法。
12.A【解析】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次發生;而得不到獎賞的行為以后出現的次數就會減少。韓老師希望通過給予肯定或鼓勵來幫助曉紅克服交往障礙,是強化法的具體運用。
13.D【解析】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包括強化法、系統脫敏法、行為塑造法、自我控制法、代幣法、懲罰法和示范法等。
14.B【解析】系統脫敏法是將放松訓練和經典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進行全身放松訓練;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刺激與松弛活動相配合。
15.A【解析】由題意可知,教師的做法是想增強學生提問的行為,故排除C。強化法又稱獎勵強化法,是指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示范法是觀察、模仿教師呈現的范例;行為塑造法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故強化法符合題意。
16.C【解析】認知療法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產生,是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并適應不良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
17.C【解析】阿爾伯特•艾利斯是美國心理學家,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
18.B【解析】理性一情緒療法認為不合理信念及認知,即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直接起因。
19.D【解析】合理情緒療法是由艾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此采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為認知行為療法。
20.A【解析】在情緒ABC理論中,B代表信念,是指人對誘發事件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
21.C【解析】在情緒ABC理論中,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癥狀。
22.B【解析】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倡導者和創始人為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來訪者中心療法認為,任何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有著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的成長潛力。
23.A【解析】學校心理輔導針對的是正常學生群體,而不是個別學生。
24.C【解析】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這種方法不只適合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
25.A【解析】心理健康素質和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種方法共同實施,同時需要長期的努力。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心理輔導是指心理輔導者與受輔導者之間建立一種具有咨詢功能的融洽關系,以幫助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并克服成長中的障礙,改變自己的不良意識和傾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邁向自我現實的過程。
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學會調適,二是尋求發展。
(1)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調節”處理的是個人內部精神生活各方面及其相互關系,調整的重點是人的內心體驗。“適應”處理的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包括人際關系)問題,調整的重點是人的行為。
(2)尋求發展就是要引導學生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擔負起生活責任,擴展生活方式,發展建設性人際關系,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良好的社會功能,過積極而有效率的生活。
這兩個目標中,學會調適是基本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調適性輔導;尋求發展是高級目標,以此為主要目標的心理輔導可稱為發展性輔導。
2.【參考答案】
(1)開設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為主的有關課程。
(2)開展個別心理輔導活動。
(3)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4)結合班級、少先隊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5)開展小組輔導。
(6)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的內容。
(7)進行對學生家庭的心理輔導教育。
3.【參考答案】
(1)學習輔導。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
(2)人格輔導。這里的人格是指個人對己、對人、對事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它著重對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的自我調適、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進行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
(3)生活輔導。它主要是通過休閑輔導、消費輔導和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這對于學生將來獲得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具有潛在的影響,同時對他們發展個性、增長才干、提高學習效率也具有有力的遷移作用。
(4)職業輔導。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準備,為今后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參考答案】
行為改變技術主要包括強化法、系統脫敏法、行為塑造法、自我控制法、代幣法。
(1)強化法又稱獎勵強化法,是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調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后果而定的。其原理為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其目的在于矯正不良行為,訓練與建立某種良好行為。
(2)系統脫敏法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是將放松訓練和經典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
(3)行為塑造法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研究結果而設計的培育和養成新反應或行為模式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是操作條件作用法強化原則的有力應用之一。
(4)自我控制法簡稱自控法,是一類促使病人學會控制自己行為和情感的治療方法,重點學會自我控制的技術。
(5)代幣法是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征性獎勵制。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代幣法就是運用代幣并編制一套相應的激勵系統來對符合要求的目標行為的表現進行肯定和獎勵。
5.【參考答案】
(1)建立求助的動機。在此過程中,要認識適應不良的認知一情感一行為類型。病人和治療醫師對其問題達成認知解釋上意見的統一;對不良表現給予解釋并且估計矯正所能達到的預期結果。
(2)適應不良性認知的矯正。在此過程中,要使病人發展新的認知和行為來替代適應不良的認知和行為。
(3)在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用新的認知對抗原有的認知。在此過程中,要讓病人練習將新的認知模式用到社會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認知模式。
(4)改變有關自我的認知。在此過程中,作為新認知和訓練的結果,要求病人重新評價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處理認識和情境中的作用。
6.【參考答案】
該理論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利斯于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體系。他認為,人有其固有本性,人的先天傾向中有積極的取向,也有消極的本性。換句話說,人有趨向于成長和自我實現這樣的內在傾向,同時也具有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發展的生活態度傾向,而且艾利斯更強調后一種傾向,他認為正是這種非理性的生活態度導致心理失調。
7.【參考答案】
艾利斯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于認知,認知是人心理活動的“牛鼻子”,把認知這個“牛鼻子”拉正了,情緒和行為的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艾利斯將以上觀點概括稱之為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即癥狀。艾利斯認為對A的經驗總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同樣的A在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信念有差別即B不同。
在ABC理論中,D代表治療,通過D來影響B,認識偏差糾正了,情緒和行為困擾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減輕,最后達到E效果,負性情緒得到糾正。
8.【參考答案】
(1)打破了以前疾病診斷的界限。不進行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對象不分神經病人和正常人,甚至精神病人,因為不叫他們為病人,而稱為來訪者。
(2)只注重治療環境和氛圍,不重治療技巧。羅杰斯說,心理分析法的“鉆心”技術無用,行為矯正法過分“機械”而失去人性。他批評以前的心理施治者把自己的判斷和價值觀強加給別人,叫他們無條件接受,阻礙了病人發揮自己的潛力。
(3)輕視專家的作用。批評心理分析中父母一子女式的醫患關系和行為療法中的師生關系,主張施治者不應以醫生、專家的身份出現,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來訪者,不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分析,而指引他們抒發自己的情感。
9.【參考答案】
羅杰斯認為,咨詢成功的關鍵在于咨詢關系,而非技術。
(1)真誠。咨詢師與來訪者都是真誠的。雙方越是真誠,越是對治療有利。要做到真誠,雙方既要明白自己的內心感受,又要愿意通過語言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復雜感受。
(2)接納。咨詢師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來訪者。咨詢師都要樂于接受,并且這種關注與理解是沒有任何先決條件的,不管來訪者的情感正確與否或合適與否。
(3)共情(移情)。咨詢師要能夠換位思考,學會站在來訪者的角度去體驗來訪者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并把體驗到的這種思想、情感和行為傳達給來訪者,使來訪者意識到他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受到咨詢師的關注,使來訪者有被人傾聽和理解的感受。
10.【參考答案】
(1)發展與體驗良好的人際關系。
(2)增強歸屬感。
(3)體驗互助與互利。
(4)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
(5)多元價值觀與信息的交流。
(6)“和別人一樣”的體驗。
(7)探索與自我成長。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1)該生由于上課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誤,認為沒有正確回答問題,被老師和同學嘲笑,從而產生心理陰影,自尊心受到傷害,從此害怕見到該老師,也不敢上該老師的課。
(2)心理問題一般有兩種輔導方法:一種是心理輔導;另一種是藥物治療。該生的心理問題比較適合心理輔導,可以采用系統脫敏法、強化法等方法進行輔導。
2.【參考答案】
(1)團體輔導是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心理輔導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個別輔導;另一種就是團體輔導。它是通過“團體”的方式去輔導他人。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是相輔相成的兩種輔導形式,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幫助個體成長、發展與適應。
(2)正確。
因為團體輔導具有巨大的優勢,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歸屬感,體驗互助與互利,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探索與自我成長。在小組中學生能夠具有“和別人一樣”的體驗,更容易與輔導老師和同學交流。
特別推薦: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 手機APP下載一手全掌握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