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布盧姆認為只要給與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能達到完成80%~90%的評價項目),這樣才能進入新單元的學習。
2.C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兒童的道德判斷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
3.B [解析]技能分為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加涅根據學習結果把心智技能分為智慧技能和認知策略。運用規則對外辦事的能力稱為智慧技能。
4.D[解析]智商計算公式:IQ一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
5.B [解析]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6.C[解析]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也就是說人的健康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
7.B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以正常學生為主,即有輕中度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常學生。
8.C [解析]運動記憶是以身體的運動狀態或動作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它是形象記憶的一種形式,記憶的對象是各種運動的動作形象,如打球,游泳等。
9.B [解析]下位學習又叫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派生物,他們之間是類屬關系。
10.A[解析]諧音聯想法指學習一種新材料時,運用聯想,假借意義,將無意義材料變為有意義材料以幫助記憶的一種精細加工策略。
11.A[解析]創造性思維是一個包括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的一種辯證思維形式,其中發散思維是其核心。
12. D[解析]20世紀60年代美國掀起了一股人本主義思潮,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張,認為教師只是一個“方便學習的人”。
13.A[解析]言語信息學習指掌握以言語信息形式傳遞的內容,或學習結果以言語信息形式表達出來。如用語言說出“志向”的含義。
14.B[解析]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預定目的、必要時還需要一定程度意志努力的注意屬有意注意,沒有預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屬無意注意。
15.C[解析]人格心理學隨著1937年奧爾波特的名著《人格:心理學的解釋》而宣告成為獨立學科,標志著用科學方法系統研究人格問題的開始。
二、名詞解釋
1.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經過學習、訓練或培養個人對事物的直接興趣達到的。
2.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指在班集體中占優勢的認知態度、意志品質、行為特征、情感傾向的綜合反映。
3.分題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某_問題各抒己見,經過討論或爭辨得出結論的一種學習方式。
4.學校心理輔導:指學校心理輔導人員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創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給學生以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認識環境,根據實際情況確立合理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社會適應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