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6、資源管理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 )
27、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的基礎學科。( )
28、從教學評價的功能來看,有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之分。( )
29、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
30、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有發現教學、情景教學等。( )
31、如果將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視為總結性評價,那么對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測驗的解釋就是定性評價。( )
32、依從階段的行為具有盲目性、被動性,不穩定,隨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
33、記憶提取等單一的認知活動也可稱為問題解決。( )
34、個體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外在環境和自身內在特征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
35、焦慮是包括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等在內的各種精神癥的共同特征。( )
36、在教育心理學中,學習過程是該門學科研究的核心內容。( )
37、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內在的心理變化。( )
38、斯金納認為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39、馬斯洛認為,需要時由低到高依次出現的,只有當較低一級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高一層的需要才會產生。( )
40、群體規范的形成經歷三個階段,其中相互影響階段、第二階段是由于趨同傾向而導致評價、判斷和相應行為上的一致性,第三階段是出現一種占優勢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