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根據下列材料回答71-75 題。
老師在給同學們講“圓周率”這一概念,只見她把幾個大小不同的圓盤展示給學生:“大家看,這幾個圓盤有什么不同?”同學們說,顏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師補充說還有直徑、周長等部分也不一樣。老師強調指出:“每個圓盤可以分解為圓面、直徑、周長和顏色等各個部分,而每個圓盤又都是由這些部分組成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幾個圓盤的不同點(圓面大小、直徑、周長和顏色)和相同處(周長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繼而引導學生拋開幾個圓盤的不同點(非本質屬性),抽出共同點(本質屬性),同時強調,只要是圓,不論大小,它們都有一個固定關系即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大約是3.14倍),這個倍數關系我們叫它圓周率,接著問學生:“什么叫圓周率?,,同學們基本上都認識和掌握了圓周率這個概念,老師接著說:“大家都認識了圓周率,希望大家記住,今后我們還會用它來幫助計算和解決有關圓的問題。”
案例中,出現了哪幾個思維過程?( )
A.概括
B.比較
C.具體化
D.抽象
72、思維的基本過程是( )。
A.分析
B.綜合
C.概括
D.系統化
73、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的主要特點是( )。
A.直覺動作思維占優勢
B.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C.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
D.聚合思維占主導
74、圓的面積s=πr2,這屬于( )。
A.符號學習
B.概念學習
C.命題學習
D.下位學習
75、根據下列材料回答題。
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曾有人設計“拾柴火”的自然實驗,實驗對象是保育院的40個學生。實驗是在冬天晚上進行的。實驗者把濕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較遠的山溝里,要求學生必須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則隱蔽在一旁觀察孩子們的動靜。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結果發現有的孩子是興高采烈地到山溝里去了;有的則邊走邊發出怨言;有的不敢走遠,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濕柴。后來買驗者對他們講了有關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溝里取柴的人漸漸多了。經過幾個月的教育和觀察,發現有20個孩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此了解到孩子們的性格差異,有的勇敢主動,有的畏縮圖方便;有的動搖,有的則是膽怯。而他們的性格是可以通過教育改變的。
該案例運用了教育心理學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現場實驗法
B.調查法
C.教育經驗總結法
D.個案法
76、教育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
A.客觀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系統性原則
D.實踐性原則
77、榮格將人的性格分成( )。
A.獨立型
B.內向型
C.順從型
D.外向型
78、在教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視早期性格習慣的培養
B.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C.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D.鼓勵學生自我教育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