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記憶而將信息加以組織的技巧稱為記憶術。記憶術的基本原則是使新信息同熟悉的已編碼的信息相聯系,從而便于記憶。記憶術能在新材料和視覺想象或語義知識之間建立聯系。也就是說,記憶術的基礎或者是利用視覺表象,或者是尋找語義之間的聯系。這里介紹幾種常見的記憶術。
1.自然語言媒介法。自然語言媒介法是指把要記的材料同長時記憶中已有自然語言的某些成分(如詞義、字形、音韻等)相聯系以提高記憶的效率。例如,在記對偶的無意義音節“PAB—LUM”時,把它讀成“pabulum”(食物),在學習“小狗一香煙”時,把它說成“小狗吃香煙”,就很容易記住。甚至更為復雜的材料或一串單詞,如果把它們編成有韻律的順口溜或一個故事來記,也很有助于記憶。例如,孤立地去記12對腦神經的名稱——第一對叫嗅神經,第二對是視神經……是相當困難的,但如果把它們編成有韻律的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在后面”,就很容易記住了。我國傳統的乘法口訣、珠算口訣等都是借助于自然語言媒介來幫助記憶的。
2.地點法。地點法是指把要記的材料想象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回憶時在頭腦里對每一個位置逐個進行檢索。位置法對于記憶有順序的系列項目特別有用。古代羅馬元老院的政治家們常用此法記住自己演說的要點。我們也可以引用此法來試著按順序記奶粉、黃油、面包、啤酒、香蕉這幾個詞,體會一下位置法的作用。首先,從宿舍到商店的路上有書店、郵局、招待所、水房和食堂,假設這是你熟悉的路線。接下來就可以在所記的項目和特定的位置間進行聯想:書店里彌漫著奶粉;郵局里人們貼郵票用黃油而不用膠水;招待所里的沙發像面包;水房的龍頭流出的是啤酒而不是水;食堂今天供應香蕉大餐,去晚了就買不到了。
這種聯想越有趣越容易記住。回憶時只要按路線上的特定位置提取所記項目就行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幾個自己熟悉的路線,并熟記路線上的一些特定位置,以便在使用位置法時能做到隨手拈來。
3.視覺表象法。視覺表象法是指把要記的材料同視覺表象聯系起來記憶。視覺表象越清晰,記憶效率越好。在一個實驗中,向被試呈現10個無關聯單詞詞表,要求實驗組想出表象并編成故事來記(如在學習“桌子、電燈、煙灰缸、青蛙……”這一詞表時,有些被試編成這樣的故事:廚房里有張桌子,桌子上放著電燈,還有煙灰缸,青蛙在電燈和煙灰缸之間跳來跳去……)。而控制組則孤立地識記。結果發現。隔了一段時間進行回憶,實驗組平均能回憶出93%的單詞,而控制組平均只能回憶出13%,差異十分顯著。識記一種材料,一般并不只限于用一種組織加工方式,而往往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有時可以用材料的已有結構(如本章中的大小標題)組織加工;有時可以對材料進行圈點,畫出重點和次重點,然后組織加工。對于難懂難記的部分,或許用視覺表象法加工更有助于記憶。
4.首字母縮略詞法。首字母縮略詞法又叫首字聯詞法,這種方法是利用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或字母形成一個縮寫詞或者是一個句子。下面舉例說明這種方法的應用情況。首先,當所記內容較長、不容易記時,可以用首字聯詞化繁為簡,幫助記憶。例如,計算機課教學中的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其英文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為了容易記,大家常取每個詞的首字母聯成BASIC。再如,《辛丑條約》的內容為: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的反抗斗爭;③允許帝國主義在中國駐兵;④修建使館,劃分租界。用首字聯詞法,可將其記做“前(錢)進(禁)賓(兵)館”。當然,這個過程中有諧音來幫助記憶的成分。這也正說明了各種學習策略可以綜合運用,才會取得好的記憶效果。其次,當所記的材料較枯燥時,可以將術語中的第一個字母作為一個句子中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形成句子來幫助記憶。例如,學音樂的學生需要記五線譜的EGBDF線時,可以用“Every Good Boy Does Fine”來幫助記憶。
5.諧音法。諧音法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讀音將無意義材料變成有意義的材料以幫助記憶。諧音法適用于無意義材料,對本身就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有意義材料并不適用。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