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矯治的關鍵在于怎樣使外部條件能夠促進獨立而復雜的學生主體,使靜態的教育情景與報考的德育行為有機結合。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培養正確的行為評價能力
道德評價是觀念形態的道德轉化為人們行動的道德現實的重要環節。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是人們品德發展中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發展,有意識、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使其道德評價水平逐漸從他律到自律、從現象到實質、從片面到全面、從他人到自己、從自我到社會,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應組織學生學習有關法律以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明確法律法規以及校紀校規對一個中學生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意志力與自我調節能力
許多學生其實都知道什么事不能做,關鍵在于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響時缺少堅強意志,抵擋不住外界的誘惑,對一些錯誤行為缺少控制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應培養學生克服內外困難的意志力,努力實現社會道德要求,控制自己不道德的消極情感,堅持良好的道德行為,抗拒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和干擾。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逐漸養成的不需任何意志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一種是不自覺、下意識地重復同一動作所達到的,另一種則是通過有意識地練習達到的。學校教育更強調通過有意識地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學校教育應該從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懂得道理。就是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道理,端正學生的認識態度,進行內在激勵。②確立目標。就是建立養成教育的目標體系,設立適當目標,既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又能使養成教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③加強訓練。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必須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而導之以行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通過反復強化訓練,讓學生明白一個中學生應該在各方面怎樣做。④創設良好行為教育情景。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環境育人。應在學校刨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如把一些對學生的要求內容制成宣傳標牌置于校園內,強化學生的自律意識。⑤及時而恰當地評價。對學生良好行為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它能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從而產生新的行為動機,幫助其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學生獲取知識一方面是在課堂上取得,另一方面是在學校、班級所開展的有益活動中獲取知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思想道德情操,培養學習的熱情,并在活動中培養其集體主義觀念、組織紀律性,從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自覺摒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例如,每個月確定教育中心內容,并確定相應的活動內容。
除此以外,可以組織各興趣小組開展活動,如黨課學習小組、讀書小組、文學社、管樂隊、合唱團、足球隊、籃球隊以及自然學科科技小組等,通過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其信心。
(五)學校與家庭積極配合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育實踐告訴人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和家長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野馬”馴化。只有教師和家庭很好地配合,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走進學生的心靈,洞察學生的思想報考,才能及時消除一些不良外部東西對學生的影響。
(六)強化制度管理
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國家法律以及《中學生行為規范》是我們必須遵照執行的。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條可依,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矯治不良行為提供保證。
(七)獎罰強化教育
強化是形成條件反射的心理過程,學生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是多次強化的結果。獎罰是一種對學生行為肯定與否定的強化,以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為此,學校教育應大力表彰學生中的優秀事跡,并與班級考核掛鉤;對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行為,不太嚴重者著重教育幫助、口頭警告,嚴重者給予警告以上處分,以達到以儆效尤作用。當然,在處理中要把工作做透做細,防止學生出現過激行為。要讓學生明白學校的處理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不是學校有意“整”學生,并鼓勵受處分學生振奮精神,努力改正錯誤,以實際行動爭取早日撤銷處分。對于學生不良行為的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過程,要做認真、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尋求好的工作方法,而且不論何種方法都應充分體現對學生的關愛,只有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真正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遼寧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