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的教學處理,讀后回答問題。
甲:在讀完課文后,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講解荔枝的特征,從荔枝干講到鮮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頂”“縫合線”等一一進行補充講解,教師不斷地講,學生不斷地記,一節課下來,學生記住了大量有關荔枝的知識。
乙:上課了,教師先引導學生讀課文,然后請吃過干荔枝和鮮荔枝的學生談談對荔枝的認識,最后,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干一鮮兩顆荔枝。學生喜不自禁,教師示意學生安靜。然后要求學生剝開兩顆荔枝,進行比較觀察,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著實物讀課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
問題:
(1)兩種教學處理各有什么特點?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特別是新課程理念看,哪一種教學處理得更好?為什么?
25、英國心理學家高爾頓曾根據名家傳記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選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軍官、文學家、畫家、音樂家在內的977位名人作為研究對象,他把對這些名人的調查結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這些名人的家屬中,出名的父親有89人,兒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中出名的親屬只有1人。因此,高爾頓認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遺傳決定的。
問題:
高爾頓這一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試題推薦:6套《小學綜合素質》命題預測卷 6套《小學綜合素質》專家命題卷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