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改革是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2.A【解析】課程改革的實質,就是課程的現代化問題。
3.C【解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于2001年頒布施行。
4.A【解析】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課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5.A【解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是注重學生個性的養成、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的課程。
6.B【解析】綜合課程的提出和發展緣于對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注重課程的綜合化,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綜合化,減少分科教育的缺陷,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之一。
7.B【解析】在我國新的課程結構中,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
8.B【解析】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準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9.B【解釋】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10.B【解析】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
11.A【解析】教學的目標是由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組成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觀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科技發達背景下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12.C【解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指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學校文化建設和學科文化建設正是為了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13.C【解析】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要求要注重課程的綜合化、個性化、多樣化、生活化、社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14.D【解析】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整體理念可以概括為“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的價值取向預示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價值轉型。
15.C【解析】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16.B【解析】教學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應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17.B【解析】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18.A【解析】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19.C【解析】新課改對教材管理有三方面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教材質量;嚴格審定制度。
20.A【解析】新課改對課程評價的要求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
21.A【解析】世界課程改革是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國際理解教育”體現了世界課程改革的多元主義價值觀。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1)課程目標。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2)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課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4)課程實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
(5)課程評價。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
(6)課程管理。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2.【參考答案】
(1)課程改革以學生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的完美融合。
(2)穩固和加強基礎教育,由“雙基”教育向“四基”教育轉變。
(3)加強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促進課程人文性和科學性的融合。
(4)注重課程的綜合化,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綜合化,減少分科教育的缺陷。
(5)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加強課程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6)課程的生活化和社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3.【參考答案】
(1)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各學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具體到教學實踐,就是要把原來目標單一(即知識與技能)的課堂轉變為目標多維(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堂。
(2)三維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4.【參考答案】
國家教育部制定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對課程的總體設置,規劃符合不同地區需要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地方課程的開發與選用;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5.【參考答案】
(1)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2)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4)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考試是學業評價的一種形式,應遵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按照不同的考試目的和性質,確定考試方法和考試結果的處理,考試的內容要依據課程標準,杜絕設置偏題、怪題和難題的現象。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
在上述案例中,李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原因是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發展性評價的內涵。
(1)李老師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即突出了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
(2)體現了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即重視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性發展的建構作用。
(3)體現評價標準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4)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李老師潛移默化地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進入學生發展的進程之中。
2.【參考答案】
(1)材料中老師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此教師持有“靜態的課程觀”,這種課程觀比較有利于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但是一味只從教材出發,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學生創造性的發揮;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易于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根據各科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要求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具體到教學實踐,就是要把原來目標單一的課堂轉變為目標多維的課堂。新課程認為,教學是課堂創生和開發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
3.【參考答案】
(1)重視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品質不同,甚至差別很大,這就要求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充分注意學生的不同需求,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使每個學生在課程的實施中都能夠獲得發展。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特別推薦:教師資格高頻考點速記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交流區(點圖快速加群):(教師群:378498923) 微信號: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