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主教育思想就是教育平等思想。
2.終身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不統一。
3.綜合實踐活動是指立足于學生的生活與經驗,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于實踐的一種教學形態。
三、材料分析題
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對高一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新教材課外讀本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三分之二以上學生的完成情況很不理想。這一數字讓語文老師們十分震驚,如果不擴大知識面,單靠課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師認為,應該改革閱讀教學模式,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王老師還設計了“語文課進閱覽室,,的具體方案:學生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刊物,并組成興趣小組,閱讀與研究、交流相結合;搭建“語文課進閱覽室交流平臺”,以學生為主持人發表同學們的“薦雜文”“知類文”“談方法”“說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習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師們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但它要求任課教師花費更多的心血來備課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這對于已經非常繁忙的老師們來說,無疑是個重負。學校領導對此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選擇了高一、高二年級的五個班進行每周在閱覽室上一節語文課的實驗。
一段時間下來,王老師驚訝地發現兩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是課堂秩序會這么好。
原來體育課后上語文課,剛剛進行劇烈活動的學生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平靜下來?,F在進了閱覽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進入閱讀環節。第二個“沒想到”是見效這么快。半個學期的十多節課下來,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期中考試,語文成績也明顯提高。學生們都說喜歡這種新的上課方式。
問題:結合新課程改革,談談你對王老師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實驗的看法。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李老師和張老師在講《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課時,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
李老師:在讀完課文后,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講解荔枝的特征,從荔枝干講到鮮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線”等一一進行補充講解。教師不斷地講,學生不斷地記,一節課下來,學生記住了大量有關荔枝的知識。
張老師:上課了,教師先引導學生讀課文;然后,請吃過干荔枝和鮮荔枝的學生談談對荔枝的認識;最后,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干一鮮兩顆荔枝。學生喜不自禁,教師示意學生安靜,然后要求學生剝開兩顆荔枝,進行比較觀察,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著實物讀課文,完成一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
問題:
(1)兩種教學處理各有什么特點?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新課程理念)看,哪一種教學處理更好,為什么?
特別推薦:教師資格高頻考點速記 各科題型強化練習 章節考題猜想
網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交流區(點圖快速加群):(教師群:378498923) 微信號:lxhlxh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