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
26.【答案要點】(1)連續性和階段性;(2)定向性和順序性;(3)發展的不平衡性;(4)發展的個體差異性。
27.【答案要點】(1)發現兒童對學習的自覺的責任感,在發展兒童有意注意上有重大意義;(2)把有意注意發展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鞏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28.【答案要點】多動癥兒童行為的主要特征有:(1)活動過多。這種兒童的多動與一般兒童的好動不同的是,他們的活動是雜亂的、缺乏組織性和目的性的。運動場上很難看出他們的區別,但在受限制的教室里,多動癥兒童更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動。(2)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多動癥兒童突出的、持久的臨床表現。患者不能關注一種活動,做事有頭無尾、丟三落四。(3)沖動行為。多動癥兒童的行為先于思維,即沒有考慮就開始行動。
29.【答案要點】(1)開創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環境。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
充分選擇的余地,改革考試制度和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解除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獨立性創新精神、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推測和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頭腦風暴訓練等。
30.【答案要點】品德和態度的實質是相同的,品德是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狀態,而態度是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道德特征。二者的架構是一致的,都是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方面構成。二者的區別在于所干涉的范圍不同,價值的內化程度不一樣。
五、論述題
31.【答案要點】
陳述性知識指反映事物的狀態、內容及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說明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反應活動的具體過程和操作步驟,說明“做什么”和“怎樣做”的實踐性知識。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二者的聯系
陳述性知識經變式練習轉換為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程序性知識運用的條件。陳述性知識是獲得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基礎,運用程序性知識得到陳述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的獲得也為新的陳述性知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離不開對某些信息的判斷和轉換,主要依靠的是個體的程序性知識,任何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都離不開過去知識的基礎,而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識。
(2)二者的區別
從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說明事物的狀況、特點及關系,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后者用于發出行為的指令,從而對某些信息進行識別和轉換,做出某些動作,解決“怎樣做”的問題。
從測量的方式上看,前者可以通過“陳述”或“告訴”的方式測量;后者只能通過觀察人的行為間接測量。
從心理表征來看,前者主要以命題和命題網絡的形式表征,后者以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表征。
從激活和提取的速度來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個有意識的搜尋過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從遺忘速度來看,前者習得速度快,遺忘也快;后者習得速度慢,遺忘也慢。
32.【答案要點】
(1)明確記憶要求,增強知識鞏固的自覺性。
(2)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是指通過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如給材料補充細節、舉出例子、做出推論,或使之與其他觀念形成聯想。
(3)教會學生有效運用記憶術。
記憶術是運用聯想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如“關鍵詞方法”、“聯想記憶法”等。
(4)教會學生進行組塊化編碼。
所謂組塊是指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貯藏在長時記憶系統的知識經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
(5)引導學生進行適當過度學習。
過度學習是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的時候,記憶效果最好。
(6)組織學生進行合理的復習。
要及時復習。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因此鼓勵學生進行分散復習。
反復閱讀并嘗試背誦的記憶效果好于簡單的反復閱讀,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
相關試題: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