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6、教師的教學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
27、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br />28、教師即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br />29、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認知結構遷移理論,認為任何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有意義的學習中一定有遷移。(?。?br />30、配置性評價,又稱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排教學。( )
31、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br />32、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松散群體、聯合群體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br />33、班內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行為會形成定型的期望,他們期望教師以某種方式進行教學和課堂管理。(?。?br />34、學習準備是一個報考的發展過程,主要是指橫向的維度。(?。?br />35、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也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br />36、共同要素說僅將遷移視為相同聯結的轉移,在某種程度上否認了遷移過程中的復雜的認知活動。(?。?br />37、盡管各種不同的研究及其相關測驗分別強調創造性的不同特征,但目前較公認的是以發散思維的基本特征來代表創造性。 (?。?br />38、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是班杜拉。( )
39、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補的。(?。?br />40、認知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由客觀實體、客觀實體的特征及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