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6、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這稱之為替代強化。( )
27、學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學內容。( )
28、干擾說認為,前攝抑制是后面學習的材料對保持或會回憶前面學習材料的干擾;后攝抑制是前面學習的材料對知識和回憶后面學習材料的干擾。 ( )
29、性格具有直接的社會意義,也是人與人相互區別的主要方面。( )
30、班級、小組、少先隊屬于正式群體。( )
31、態度與品德作為社會學習的一項內容,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 )
32、教育心理學只研究學生的群體差異,不研究個體差異。( )
33、兒童強迫行為是兒童情緒障礙的一個表現,在正常兒童的發育過程中也可看到。( )
34、當個人對行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觀估計減少時,成功的誘因值也會減小。( )
35、學習不是本能活動,而是后天習得的活動,是由經驗或實踐引起的。( )
36、在確定測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時,常用的三個指標是信度、效度和強度。( )
37、教學評價一般來說包括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 )
38、自我意識是個體以及對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意識。( )
39、個別化教學是指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 )
40、人格的發展是個體社會化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