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小學教育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學校教育情景中學(學生)、教(教師)、環境三者相互作用(以前兩者為主)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C【解析】由人格的發展階段可知,6~11歲是勤奮感對自卑感。
3.C【解析】布魯納是認知—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采用發現法。
4.C【解析】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它們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
5.D【解析】強化物應當及時出現在被強化行為之后。
6.A【解析】消退說是對遺忘原因的一種最古老的解釋理論。
7.C【解析】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
8.D【解析】教師在黑板上只需寫出重要的信息即可。
9.D【解析】從整體發展來看,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關鍵年齡大致在三年級(9歲左右)。
10.A【解析】倫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
11.D【解析】全身松弛訓練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紀20年代首創。
12.D【解析】略。
13.C【解析】在教學程序中,教師安排的程序性事項就是教學事項,見教學事項的定義。
14.D【解析】掌握學習是由布盧姆提出來的。
15.C【解析】凝聚力常常成為衡量一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教學媒體正不斷更新,從簡單的實物、書本、錄音、錄像到多媒體計算機網絡,都是教學媒體。
2.BD【解析】言語技能與體育技能屬于操作技能,記憶技能屬于心智技能。
3.AC【解析】中間部分受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影響,一般效果不好。
4.ACE【解析】問題解決具有目的性、認知性、序列性三個基本特點。
5.ABCDE【解析】略。
6.ABC【解析】布盧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
7.ABCD【解析】學習環境的設置首先要注意調節自然條件,如流通的空氣、適宜的溫度、明亮的光線以及和諧的色彩等。其次。要設計好學習的空間,如空間范圍、室內布置、用具擺放等因素。
8.ABCDE【解析】教師課堂中的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
9.ABCD【解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氣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創造性。故以上選項均有利于孩子的創造性的培養。
10.ABCD【解析】以上選項均為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