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境分析題(一)(本大題共2小題,第1小題6分。第2小題7分,共13分)
41、根據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在一個班級中,忽然來了一位從地震中幸存的學生。這位學生身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為此張老師交代同學要善待他、幫助他以及愛護他,張老師同時也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他身上,對他呵護備至。最后,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這位在地震中受到傷害的學生日益開朗起來。這則材料中張老師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
A.暗示教學法
B.情境教學法
C.愉快、成功教學法
D.講授法
42、在教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講授如下:連接AC,因為三角形ABC與三角形CDA的三邊分別相等,所以,這兩個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積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命題得到證明。然后,教師列舉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要求學生求出它們的面積,結果每個問題都正確解決了。下課前,教師又布置了十幾個類似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你認為這種教學有何弊端?( )
A.抑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
B.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被扼殺
C.導致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缺失
D.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