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20分)
1.言語講解在技能形成中不起作用。 ( )
2.元認知策略的三個方面是相對獨立的工作。 ( )
3.常規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是絕對的,不可因人而異。 ( )
4.態度結構的三種成分始終是一致的。 ( )
5.健康模式的心理評估旨在了解健康狀態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實現的傾向。 ( )
6.班級越大,情感紐帶的力量就越強。 ( )
7.教學評價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 ( )
8.新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 ( )
9.一個教師經常思考“學生喜歡我嗎”和“同學們怎樣看待我”等問題時,說明該教師已進入關注情境階段。 ( )
10.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 ( )
11.與人生哲學有關的教學目標屬于組織價值觀念系統水平。 ( )
12.非正式群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教師對它的管理。( )
1 3.評價量表和行為檢查單有一定的關系。 ( )
14.課堂練習時,專家型教師要求學生作業時安靜,并把這看作課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
15.教師在教授思維方法時,應遵循由外而內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16.提出假設常用的方式有歸納式和演繹式。 ( )
17.由于自然實驗是在教育的實際情況下進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結果比較接近于實際。( )
18.個體心理發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但發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19.自我控制法是一種經過人本主義心理學改善過的行為改變技術。 ( )
20.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主觀判斷。 ( )
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情景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一)
在接手三年級的一個新班后,我發現班里有個比較“特別”的孩子,他不僅性格孤僻,而且幾乎與班上所有同學都發生過摩擦。經了解,這個孩子的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不高,父親是某娛樂場所的部門經理,性格暴躁;母親因不堪忍受父親的個性,在孩子歲時與孩子父親離婚。父母離異后,爺爺奶奶非常疼愛孫子,在物質生活上盡量滿足他。通過家訪,我發現這個孩子家的DVD影片幾乎都是有關槍戰、爆炸、打斗的,他說自己最喜歡看暴力電視節目。針對這些情況,我婉轉而客觀地與家長分析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認為家庭環境對孩子個性形成影響較大。鑒于孩子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強,可及時進行干預以幫助其矯正。經過協商,他父親與爺爺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對孩子的教育,一是決不打罵孩子,二是盡量限制孩子觀看暴力影片,三是盡可能多的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在學校我們通過合理宣泄、榜樣示范等方法對他進行教育疏導。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他的變化很大,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還交上了幾個好朋友。
1.案例中,該兒童的問題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A.父親的性格暴躁
B.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
C.暴力影片的影響
D.缺少關愛
2.若該兒童是通過暴力電視節目學會攻擊性行為的,這符合( )的觀點。
A.聯結試誤學習理論
B.格式塔學習理論
C.社會觀察學習理論
D.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3.案例說明了,影響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A.環境
B.學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遺傳
4.依據案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教師、家長和社會人員都應為學生的道德教育樹立好榜樣
B.德育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結合
C.環境對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
D.既然是在校學生,學生德育主要就是學校的責任
(二)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學生作業采用“漏一補十”、“錯一罰十”的做法。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和“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后,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
1.“漏一罰十”、“錯一罰十”主要運用的是什么學習策略?(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2.“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強調什么記憶方式?( )
A.有意識記
B.無意識記
C.意義識記
D.機械識記
3.小學生記憶發展占優勢地位的是( )
A.有意記憶
B.無意記憶
C.形象記憶
D.抽象記憶
4.增進記憶的方法有哪些?( )
A.直觀形象法
B.諧音記憶法
C.聯想法
D.歌訣法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