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2.D【解析】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思維超越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以命題形式進行。
3.A【解析】略。
4.D【解析】馬斯洛將人的需要按其出現的先后及強弱順序分為高低不同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5.C【解析】略。
6.B【解析】教師在書寫板書時,要求盡量用白色粉筆,主要突出與黑板顏色的差異,方便學生識別,因此所依據的感知規律是差異律。
7.D【解析】練習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8.B【解析】見學習策略的基本特征,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則和技能構成。
9.C【解析】兒童(2~12歲)道德性發展與智力成正相關,并有階段性。這些階段是:(1)自我中心階段(2~5歲);(2)權威階段(6~8歲);(3)可逆階段(8~10歲);(4)公正階段(11~12歲)。
10.C【解析】根據柯爾伯格的觀點,道德推理的最高階段是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11.A【解析】集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2.C【解析】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是心理學家勒溫。
13.D【解析】能主動自覺地關注學生是教師成熟的重要標志。
14.C【解析】略。
15.D【解析】教師對教育事業忠誠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16.C【解析】形象聯想策略要遵循形象化、組織化與聯想化三條原則。
17.A【解析】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18.D【解析】強化理論的提出者是華生,屬于行為主義流派。
19.A【解析】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是行為目標的陳述依據。
20.B【解析】效度指的是測量的準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達到其所要測量目的的程度,是衡量一個測驗的優劣的最重要指標。
21.C【解析】在注意課堂細節方面,專家教師和新教師并沒有明顯的區別。
22.A【解析】診斷性評定一般在教學開始前使用,目的是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
23.A【解析】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動機水平,在學習較復雜的課題時,應盡量使氣氛輕松自由。
24.C【解析】在維納的三維度歸因模式中,常成為人們評價自己和他人的基礎的是可控性維度。
25.C【解析】現代認知心理學的陳述性知識相當于加涅學習結果分類體系中的言語信息。
26.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
27.D【解析】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故認知的最高目標是評價。
28.C【解析】問題解決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9.C【解析】通過教學評價對課程、教學方法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30.D【解析】題干是標準參照評價的定義。
二、多項選擇題
1.AB【解析】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中間科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均很強的獨立學科。
2.ABCD【解析】布魯納在1994年美國教育研究會的特邀專題報告中,精辟地總結了教育心理學十幾年來的成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主動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會文化研究。
3.ACD【解析】前運算階段(2~7歲)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有如下主要特征:(1)單維思維;(2)思維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解析】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一是認識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C【解析】見教材相關內容。
6.CD【解析】常用的組織策略有列提綱、利用圖形和利用表格。
7.ABC【解析】動機一般具有以下三種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
8.ABD【解析】學習需要的主觀體驗形式包括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信念等。
9.AC【解析】創造態度和創造能力是個體創造性的兩個主要標志。
10.CDE【解析】個人求知欲望強、活動積極性高、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容易發現問題。
考前都關注什么?
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做會100%通關
最新專題推薦:2014下半年江西考點速記,做題看試卷 江西教師資格題型強化練習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